星期一, 23 12 月

北埔金廣福古厝
位在台灣北部新竹縣北埔鄉
除了有一條歷史悠久的北埔老街
以及三級古蹟慈天宮之外
建於西元1834年的/金廣福公館
至今已經有一百七十五年歷史
保存仍十分完好
金廣福公館位在新竹縣
北埔鄉中正路一號
佔地約有七百平方公尺
道光十四年/西元1834年
淡水同知李嗣鄴有鑑於
土地開墾過程中
漢人與原住民間的衝突日多
遂命客家人姜秀巒
與閩南人周邦正合組/「金廣福墾號」
將北埔、寶山、峨眉一帶
原本零星的墾戶/組織起來以利開墾
金廣福的「金」字
有一說是代表官方的意思
然而也有人主張「金」是吉祥語
或只是中國人/經商命名的習慣用法
「廣」指的是由廣東
遷徙而來的客家人
「福」則是福建來的閩南人
金廣福墾號的組成
是閩粵各持一半股份
閩籍墾戶首周邦正住在竹塹城內
主管行政與會計掌管戳記
粵籍墾戶首姜秀鑾/則進駐開墾區內
擔任第一線守隘、督墾的工作
隨著開墾面積的日漸擴大
江秀鑾與周邦正選擇北埔
作為「金廣福墾號」據點
在此蓋了/「金廣福公館」作為辦理
竹塹東南山區/墾隘業務的辦公處所
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四合院式建築
建築風格平穩樸實
厚重的牆體、木門
和隨處可見的銃眼
反映當年移民拓墾的/社會歷史背景
以及隨之而來的防禦需求
金廣福公館在日據時
曾充作樹杞林林務署衙署
後來又曾移做為屯所
及北埔支廳公務宿舍
經過幾次改建/卻仍維持一定之原貌
公館是早期/台灣移墾社會的公共建築
主要是作為佃人繳交田租
給墾戶以及聚會棲息的場所
現今所見的「金廣福公館」
便是當時金廣福拓墾組織的總部
以及隘防指揮中心
也是招收墾佃、徵收租金的據點
同時也具有閩客先民合作開墾
與台灣發展的歷史意義
現在已經被指定為國家一級古蹟
金廣福公館原是一座坐北朝南
二進一院外加兩道橫屋
一棟二堂二廂二橫屋格局的建築
也就是客家地區俗稱的雙堂屋
在中央主體部分呈現口字形
是傳統典型的四合院形式
但特別的是
現在金廣福的右橫屋和左橫屋
它們並不像一般傳統建築
呈現出對稱形式
左外護龍所呈現的是傳統格局
右外護龍/卻是帶有日式風格的建築物
兩者所呈現的風格迥異!
而在金廣福旁的天水堂
建於清道光12年/西元1832年
由金廣福開拓墾戶首姜秀巒所建
可說是北埔聚落內/最大的民宅建築
一般稱為姜家大房
天水堂乃是一座比例相當完美
客家傳統建築佳作
在所有客家人建築物中
是較少見到的
也代表姜家與眾不同的/貴族氣派象徵

深坑永安居古厝
新北市深坑一帶原本是
原住民馬來社漁獵之地
清乾隆二十年西元1755年
泉州安溪人許宗琴/為避旱來此開墾
此後安溪縣民陸續進入深坑
開墾了「萬順寮」、「旺耽」
「烏月」、「阿柔」等村莊
到了道光年間深坑已經有市街
日治時期曾在此設庄
深坑早期以茶、米、煤、香魚
為主要經濟產物
近年來則以/「深坑豆腐」聞名全省
深坑永安居/就位在深坑北深路三段
鄰近深坑豆腐老街
深坑以黃、高、陳、林、張
五姓人口最多
幾乎全來自泉州安溪縣
深坑永安居不僅是
黃氏族人生活史的縮影
更是與深坑的墾拓發展息息相關
深坑永安居於民國元年
由二房黃守禮的四個兒子/共同合建
在民國四年完工
原先建永安居的正身
左右內護龍、左外護龍
內圍牆及入口門樓等部份
為求子孫「永久平安居住」之意
取名「永安居」
目前也已經列為國家三級古蹟
永安居在大正元年興建主體
大正二十年建樓仔
使永安居古厝成為現今所見規模
由於永安居古厝鄰深坑北深路
地勢可以說是居高臨下格局
主要建築特色是為/主從分明的三合院
磚飾、石雕及燕尾上的剪黏
更是永安居另一特色
正廳的入口有
泥塑剪黏匾額「永安居」
左右石窗或水車堵等處
以精美的泥塑、剪黏
有禪賢讓位
周文王請姜子牙
大舜象耕、瑞雲/椒衍、瓜綿等字樣
屋脊的剪黏裝飾主要
以龍、鳳、花、草、鳥為主題
手法精緻優美
正廳大門的石臼/更雕有人物之石刻
左為「唐夫人事親哺乳」
右為「背米養母的子路」
值得一提是大廳內之壁磚
地磚及牆上所題的書法
與每張桌椅都保存得相當好
是難得的古董古物
深坑因位在台北盆地邊陲地帶
永安居也有完善的防禦設施
像竹林、圍牆、銃樓、銃眼等
就是最好的防盜賊攻入的防線
還有內外兩條護龍
及內外兩層圍牆構成
緊密的防禦空間
是過去富裕人家才有的房宅設計
黃家是深坑望族
開基祖先黃世賢於
咸豐年間移墾至此
勤儉務農致富
開基祖厝為一個簡單三合院
現仍保存良好外
而一般通稱之黃宅/係指黃世賢之孫
黃蓮山支脈之六大房厝
雖然施工精細程度之不同
六間房厝仍有相似之處
大厝都面向溪谷成前低後高之勢
由於地勢稍斜
有些院落須以台階來處理落差
就平面格局而言
都是屬於單進三合院建築
另外深坑德鄰居
是許多人對它印象並不深刻
其實深坑德鄰居/大家對它應該不陌生
因為名為陳秋菊古厝的德鄰居
曾經是開喜烏龍茶廣告拍攝地點
建築可說相當氣派
建材是利用當地的砂岩鑿成
牆上擁有講究的精雕畫作
最顯著的為代表長壽的鶴和梅
建築物正身屋後
則留有『穿瓦衫』為
過去保護土埆壁建築形式
屋簷的曲脊為「金形馬背」
和永安居的屋簷有點類似
德鄰居古厝四周都有
很縝密的排水系統
散布在古厝地面上
如後院,右護龍等地
門都以長石條為主
左、右護龍的門是磚造的
上桁是杉木但現都已腐朽損壞
除了左護龍已經改為鋁門外
右護龍及正廳的門都保持木門
採用傳統建築的材料
以三合土、石板條及磚三種
為主要的建築材料
三種材質的以石材的高於磚材
磚材高於三合土
所以德鄰居的建築材料
都以石板和磚為主
建築上比較牢固
而且也不容易損壞
牆的正面上層為磚頭造的
下層則為七層石條
磚牆則採用斗子牆工法
就是將磚砌成斗形
如中空的箱子的磚牆
中間再填以土埆、卵石或碎磚
另外後院種滿柚子、竹林
前院也有護城河
具有保佑和防禦敵人的意思

三坑青錢第
一百多年前
大漢溪河道水深時
船隻可航行到三坑
因此三坑是早年客家族群
貨品的集散中心
在以前三坑老街的聚落/是商店的型態
以老街上的永福宮為信仰的中心
在當時可以說是整個聚落的核心
在廟前有一廣場
在三坑子以前繁華時
每天幾乎都會有/茶及日用雜貨的交易
後來因為桃園大圳的修築
使得大漢溪水位的下降
加上陸路以及鐵路的開通
以及石門水庫
建霸攔截了大漢溪的水
註定三坑子水運的停擺
三坑子的青錢第建於
1895年甲午戰爭時
至今有一百多年歷史
至於為何稱為青錢第
是當初張姓的祖先在做生意時
可以說是童叟無欺
大家都非常的同心
有一年家鄉發生飢荒
因此私自發行「青錢」/做為脤災之用
就好像鏢局/有發行自己的鏢單一樣
四處流通
因為「青錢」非常有信用
到哪裡都可以對換
因此皇帝嘉許他的善舉
賜與「青錢第」之封號
任何的建築都會隨歲月而有損壞
或者會因為外在不可抗力因素
如:地震、颱風、水災…等
而遭到破壞
青錢第自然也是一樣
在經歷了百年的風霜雨露
逐漸的風化毀壞
當我們進入青錢第大門之後
在正廳的門聯上方
有二隻造形奇特的蝙蝠
而位於左廂房前也有立體蝙蝠頭
這都是利用諧音來取其意義的
牠代表的是福
青錢第在過去因為有金錢來往
為了防範外人的侵入
青錢第設有二處槍銃
護欄及正廳大門二側皆有槍口
護欄的槍口是第一道的防禦
正廳的則是第二道防線
現存的護欄/並不是原先所建的護欄
舊有的護欄/在九二一大地震中損毀
屋主仿製舊有的形式重新建造
只有中央石製的部分依然保留著
青錢第古宅除了護欄損壞之外
屋脊上有灰泥製成的鯉魚
下雨時雨水能夠順著屋簷
從鯉魚口吐水出來
卻也因損壞而遭屋主丟棄了
護龍與正身的交接處/也出現了裂縫
在青錢第的後方
可以明顯看出青錢第的屋
有馬背與瓦鎮
其中馬背又有三種形式
最高的是火形馬背
其次是木形馬背
在瓦鎮之旁的金形馬背水次之
而位於東側的護龍則有水形馬背
是台灣百年古厝中/少有的房屋設計
在前往觀賞時
不仿仔細研究一番
可以讓您了解台灣百年古厝之美

Share.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