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9 9 月

神岡大夫第
號稱為「大夫第」的古宅
在台灣已不多見了
而社口林家大夫第
是中部地區碩果僅存的
這一座位在台中縣神岡鄉
社口村「社口林宅」
又名為「神岡大夫第」
因為大夫第大門處並無任何標示
只有一座古老門樓
如果不是走進去
很難想像裡面/竟然還有一如此大天地
所以在進入門樓之後
會出現一條「S」型的通道
通道兩側為守衛用的矮牆
是林家院內獨特的防禦系統
經過約五十公尺通道
右側即為大夫第前埕
寬敞的前埕左右/都有翠綠蒼鬱的老樹
第一進為門廳
主要為接待賓客的空間
正面做「凹壽」的設計
門面簡單素雅
紅瓦、白牆、卵石牆基顯露出
客家建築的樸實風貌
不過
室外水車堵上/精緻細膩的交趾陶藝
與室內棟架上金碧輝煌的彩繪
讓人立即感受到榮華尊貴的氣氛
第二進為正廳
是祭祀祖先儀典/與家族議事的空間
正廳廳外步口廊兩側墀頭
均有「憨番扛大杉」的托木雕飾
刻畫活潑生動
在北、中部民宅中是極為少見的
外牆壁堵、櫃檯腳石雕
都是以豐富的吉祥辟邪題材展現
而正廳廳內神龕雕飾
與獨一無二的長條回紋形案桌
是整座「大夫第」的焦點
「大夫第」正廳前的內埕
採左右護龍前院牆封實的作法
院牆高7尺彼此無法透視
形成左右護龍與正廳內埕
各自獨立的空間
而院牆為卵石牆基
斗仔砌磚牆
頂端並做「牆帽」逐層向下
形成階梯屋坡稱為「蓑衣簷」
而院牆形制與牆帽的設計
常見於傳統的客家建築中
筱雲山莊中五常堂頂瓦厝
新埔潘宅也有相同工構
林振芳一生不喜愛讀書
但卻通大略
在咸豐5年/西元1855年棄農從商
開設「義春舖」經營雜貨
由於識時務、辨順逆
閱歷豐富又勤於鄉務
排解紛爭持事莊重公正
時為地方所敬重之甲頭、家長伯
清同治9年西元1870年
捐納授奏「中書科」後
並晉授「同知」職銜
事業與聲望如日中天
清光緒初年
正是林振芳事業最巔峰的時期
為因應家族人口逐漸驟增
林振芳在住家「維禮居」不遠處
購買了吳張舊宅第/進行修建歷時三年
宅名為「泰孚第」、「廈屋」
廈屋即是下厝之意
以對應「維禮居」之「頂厝」
而「泰孚第」/即為「大夫第」之諧音
這也是社口林宅「大夫第」的由來
大夫第自此與筱雲山莊
潭子摘星山莊齊名
並列台中三大宅院
百年來大夫第/雖然逃過軍權的破壞
但卻逃不過自然的力量
昭和10年4月21日
西元1935年/台中地區發生大地震
林宅損毀嚴重
左右外護龍、寮房坍塌損毀
之後並改建日式平房
而1980年間
林家拆除左右兩側荒廢的銃樓
後人再也無法一窺大夫第
整體的宅第格局
大夫第原為二進六護龍
外加工作寮房的合院格局
目前僅留下不完整的
二進雙護龍合院形制
院埕分為內埕與前埕
前有半月池
院後壟地則有百年樹齡的大樹
像是大夫第的守護神
院邸的門樓設於西側
為「大夫第」的總出入口
呈三開間配置
為1935年之後補強砌造
墀頭上/有仿西方式樣的洗石子裝飾
粗拙的造型與樣式
搭配傳統建築是十分突兀的表現
這段期間「林三崑」家族勢力
也出現分散逐漸式微
社口林宅後代
不僅影響台灣現代陶藝的發展
也因為平日佳餚糕點
連帶影響了中部地區/漢式糕餅的發展
由於林振芳平日交友廣闊
宴請親友均聘有名廚料理
而對糕點餅藝的品質要求
都十分嚴格與講究
於是成為林家應酬交際的贈品
又經由仕紳間的傳頌
使大夫第的風雅小點聞名於鄉里

淡水忠寮李厝
淡水舊稱為滬尾
滬是過去攔魚用的籬笆
而尾含有河流末端的意思
它位在台灣第一大河
淡水河出海口的北端
是台北地區開發最早的地區
而位在淡水北邊山區的忠寮地區
因為都是山坡丘陵地/沒有大型平地
而且梯田地形
也不適合興建大型合院宅第
山居獨立的宅第更為了自保
都會找尋易守難攻的地勢
並配置多重防禦措施
以確保家族的身家安全
若萬一各房親族遇有土匪侵犯時
便可以採取/分進合擊的方式殲滅盜賊
燕樓是淡水忠寮里/李厝宗族的堂號
而李厝也是過去淡水地區
最大的姓氏聚落
目前在忠寮的李厝
還保存有許多棟百年以上古厝
包括桂花樹3號
桂花樹四號及五號
竹圍仔八號/竹圍仔十號等五棟
分別散居在梯田間
彼此的距離不超過1公里
忠寮竹圍仔八號宅
是進入忠寮李厝
最先看見的第一幢古厝
座落在水源國小旁的道路
右方的桂花樹橋附近
獨自隱居在翠綠的山林間
周圍溪流環繞
後有山丘前有梯田
宛如匿身在俗世中的桃花源
忠寮竹圍仔八號宅第
在地方上俗稱旗杆厝
是李家四柱公厝
建於清光緒19年/西元1893年
由李氏大房四子李懋蟾肇建
原本在宅前左右曾設置旗杆兩座
是李氏宗族古厝中
唯一設有旗杆的宅第
但早年受風災損毀而拆除
八號宅是屬於/二進雙護龍四合院格局
多燕尾屋脊
依山坡地勢前低後高建築
但受地形限制外埕並不寬敞
第一進為五開間門廳
門面採凹壽設計
燕尾昂揚氣勢非凡
建材以石材與斗仔磚砌杉木為主
門廳牆基與櫃檯腳的石雕/雕工精緻
故事題材十分豐富
外部門窗以石條櫺窗/與竹節石窗為主
是傳統山居防禦的工事之一
第二進為五開間正廳
穿斗式屋架
三關式格扇與直欞窗
正廳上方懸有「歲魁」匾額
是李家先祖李花霖在清光緒4年
科歲貢生時
布政使司兼福建提督夏獻綸所立
至於「歲魁」的意思是什麼
據李家後人表示
李花霖考取功名而不做官
朝廷就以「歲魁」匾額做為象徵
門廳與正廳形成祭祀內埕
右內護龍廂房維持完整
但左內護龍廂房/則受風災損毀屋頂
改為鋼筋混凝土平屋頂
1977年的賽洛瑪與薇拉颱風
使李宅受到重創
除左護龍坍塌外
門廳右燕尾屋脊也嚴重受損
再加上乏於平日維護/屋況更形惡劣
如果不立即進行維護
這座百年古厝就將走入歷史了
而位於竹圍仔十號宅
是李家大房次子李懋恩
在清光緒2年所建造
從破落的形制與裝飾上研判
原為二進六護龍四合院格局
應是昔日淡水忠寮李厝中
最為精美細緻的宅第
可惜目前左側內外護龍/已經坍塌崩毀
屋頂改以石綿瓦鋪設
門廳外牆石窗/成為探尋遺跡的線索
第一進門廳
門面做凹壽設計
門楣上崁有/「燕樓衍派」木雕匾額
左右棟架仍十分完整
外牆水車堵上之泥塑
右護龍之馬背山牆額綴
依稀可見的牆堵彩繪
都可以察覺出昔日的優雅與繁華
第二進正廳門面採三關直欞窗
中門設腰門雕飾頗為講究
廳內供奉李氏祖先
並掛置多幅先人遺照
外觀上雖然殘破
不過廳堂與環境卻是潔淨明亮
應該仍有族人清潔整理
桂花樹四、五號宅/是李厝的中心地帶
桂花樹四號宅建於1897年
已融入日式風格裝飾材料
為傳統三合院格局
五號宅興建在清光緒18年
左側護龍前設院門
結構以石砌為主
工構嚴謹式樣樸實無華
從四、五號宅後的中間巷弄
可見二樓仿似銃樓的/磚造二樓建築
尤其是左右護龍/門窗上端的兔仔耳
設施與「火庫起」的屋身設計
牆基以人字石砌的堅實工法
充分展現山居墾民/防禦的居住風格

Share.

2 則留言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