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李騰芳古厝
李騰芳古厝位在
桃園縣大溪鎮月眉里
月眉李家的先祖
在清雍正年間到臺灣
輾轉遷入大溪月眉
桃園大溪最早的地名為/「大姑陷」
平埔族人對「陷」字不吉祥
所以後來改為『大姑坎』
後又因李騰芳中舉後
又將地名改為「大科崁」
大溪李騰芳古厝/又稱為李金興古厝
是為顯示科場得意之喜
而建的私人宅邸
興建於咸豐十年/西元1860年
在同治三年/西元1864年正式落成
至今歷史已近150年
建築保存相當完整
經過多年的整修
目前已被列為國家二級古蹟
是桃園縣唯一的二級古蹟
民國九十三年十月二十五日
正式對外開放民眾參觀
李家原居於福建省詔安縣
來臺一世善明、字德耀
又稱李九公
李騰芳的父親李炳生以經商
從事米穀買賣為業
創立「李金興商號」
李騰芳為李炳生的三子
生於西元1814年/嘉慶十九年
李騰芳在西元1856年/咸豐六年
43歲時舉中『秀才』
西元1859年 咸豐九年
由附生准報捐貢生
接著於西元1865年/同治四年
當時52歲時到福建參加鄉試
中了『舉人』
西元1868年同治七年
參加捐內閣中書
在當時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佔地面積約有一公頃的/李騰芳古厝
古厝坐西朝東略偏南
整體建築以閩南式多護龍的
四合院為基礎宅第建築
三合院加上四合院
與左三護龍、右四護龍
所建構而成的大厝
除了主建築之外
還有內埕、外埕及院牆
建材大都以紅磚、砂岩
土墼磚牆為主要材料
屋瓦為黑色、牆面以白色
和磚紅色為主建築
是三至九品官之代表象徵
古厝前的圍牆外
有一座半月池
一般人所稱的/「風水池」、「案前池」
象徵聚財並有取水
養魚或休閒之功能
進入外埕可見二對石造雕
有虎、豹、獅、象、旗
球、戟、磬等旗杆台座
石杆上刻有「中式二十一名」
「補甲子科」等字樣
以象微舉人官位
進入正廳大門掛有/「大夫第」扁額
正中廳堂高懸「文魁」兩字
廳堂內兩側的牆壁則書寫著
訓誨子孫的處事原則等詞句
從兩側門轉入進天井
仰頭可見門廳及後方廳堂的屋脊
皆採當時五品官宦人家
才得以享有的翹起式/燕尾屋脊建築
而兩側護龍則為馬背屋脊
奎璧聯輝書房
相傳是李騰芳讀書的地方
因門楣中央有/「奎璧聯輝」四字匾
這棟建築年代早於李宅之主體
保留此棟建築
除了突顯書房重要外
也有紀念的性質
過去此書房原為/奉祀孔子的神明廳
李騰芳古厝/無論棟樑、斗拱到牆面
門扇、窗櫺/門廳前凹壽部份門面等
皆有荷花、石榴、金瓜
鳳梨、桃子、蝴蝶、蜜蜂
各式花草以及各式鳥獸等/吉祥雕飾
裝飾、木雕、雕工皆屬精細
細膩與雄渾兼具極具水準
此外
李騰芳本人是個精於書畫者
所以古厝內/有相當多的書畫等裝飾
在李騰芳古宅的主體建築
是由兩落及左三護龍
右四護龍構成的宅落
由於李宅有兩落
所以形成了前面是三合院
後面是四合院的格局
而在左護龍前尚有奎璧聯輝書房
右側則沒有對稱之建築
所以李騰芳古宅所呈現的是
並非絕對對稱的建築群
在外觀方面
以屋頂的高度而言
廳堂為7.49公尺
門廳為5.93公尺
廂房為4.96公尺
很明顯可以看出其高度由前而後
由外而內逐漸遞增極為堂皇謹嚴
門廳及後方廳堂廂房
我們可以看到代表五品官位的
翹起式燕尾屋脊
而兩側護龍則為馬背屋脊
古厝之美/在李騰芳古宅內是處處可見
喜歡攝影的朋友
來一趟李騰芳古宅
是絕對不會讓您失望的
台北陳悅記古厝
位在台北延平北路上的/陳悅記祖宅
是台灣北部地區的陳氏宗祠
建於清嘉慶12年/西元1807年
因族人陳維英擔任過嘉慶帝之師
並以書院院長之職
作育無數英才
被尊為老師而不稱其名
所以將陳悅記祖宅/又稱為「老師府」
而「陳悅記」三字是
陳家家譜的公業統號
陳悅記祖宅現今已列為三級古蹟
整體建築由兩座合院構成
陳氏族人因出了三位舉人
故前埕立有一對舉人旗竿
這是全台僅有的更加彌足珍貴
西元1807年
居住在大龍峒四十二崁的
陳遜言建在大龍峒附近
淡水河河岸邊的四合院落成
陳遜言本籍中國福建泉州同安
因此四合院/採福建盛行的閩南建築
俗稱伸手的護龍式四合院
擁有飛簷屋頂的四合院大門
門面寬約5公尺
連兩側廂房則正面達10公尺
縱深則20公尺
與一般四合院大宅相同
大門門面進入為公媽廳
其餘廂房為分配數個家族所共居
西元1832年/因為陳氏家族人丁衍生
就在該宅右側擴建
相同樣式大小的一座四合院
其新興建部分除了
門面進入的公館廳之外
仍在旁邊建造供族人居住的廂房
兩拼四合院組成的該祖宅
成為陳遜言一族的民宅
又因其陳遜言家譜
所記載的公業統號為「陳悅記」
因此一般人都稱呼此宅第
為陳悅記祖宅
西元1853年
同安人與泉州三邑發生
頂下郊拼的分類械鬥
老師府也被破壞
在動亂平息之後
陳氏家族依其原貌展開重建
之後雖沒有大型增建整修
不過仍多增建多處廂房
其中一部份為與主建物結構
不盡相同的非閩式建築
西元1971年
陳悅記古宅進行屋脊等
建物外觀整修
加上前埕部分面積縮減
這一次整建破壞原貌甚多
因年代久遠與維護不力
迄今該略顯頹廢的祖宅
在經過數次整修增建之後
已喪失原有風貌
不過老師府在外觀上
仍顯現舊式閩式四合院
曲尺狀的護龍之格局
加上祠廟前埕所豎立的舉人旗竿
極具代表性
因此政府特定於1985年
指地該宅為國定第三級古蹟
使陳悅記古蹟特地予以再度翻修
希能維持最佳狀態以供留存
目前公媽廳因整修中大門緊閉
無法進入
不過依住在此處族人表示
公媽廳整修前和整修後差異甚大
我們由舊圖片資料中
顯示所言不假
希望有關單位要好好的檢討
否則古蹟的維護變成蓋新房
古蹟的保護就失去原有意義了
另一側的公館廳
大部份都是尚未進行整修的部份
但只見第一進屋頂剪黏剝落
屋瓦上長出植物
外牆上甚至貼著磁磚
兩側仍可以辨識出
「出悌」、「入孝」的書卷裝飾
木作部份
樑柱腐蝕,彩繪斑剝
同治初年
陳維英返台掌教學海書院時
所親書的通奉徵士、內外史第匾額
還懸於門楣上
進入第一進內部
是「二棟三瓜」的棟架
蟻害相當嚴重
地上堆著散亂的材料宛如雜物間
但後方門口的木柱上
可見到陳維英所撰家訓楹聯
前方架有支撐簷樑的木條
應是防止傾倒的措施
隨即經由穿心廊到第二進
穿心廊似有經過整修
石柱上楹聯有重新擂金
但也見到兩側護龍部份已經坍陷
第二進也是另用木條支撐簷樑
這裡供奉著多個祖先牌位
在廳上懸有一塊/「樹德之門」匾額
是道光27年西元1847年
陳遜言去逝時子孫遵其遺命
以值三千餘金的財產
充作學海書院經費
當時淡水同知所敬贈
廳後則堆置像是戲班所用的箱子
布袋戲國寶李天祿曾經居住此處
第三進門楣上有「悅記」堂號
裡面供奉著神明
陳遜言經商有成不忘公義
其子孫一門三舉
而且與大龍峒的發展關係密切
當時宅第用料甚為講究施工嚴謹
所以至今還能夠保存下來
已屬相當不易之事
1 則留言
以红砖所建清代中式古建比较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