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4 12 月

凌雲禪寺
前身名「凌雲古剎」的凌雲寺就是一般人俗稱內巖是建於清乾隆年間主祀觀世音菩薩。宣統元年在距凌雲寺後方三百多步處另建一凌雲禪寺。凌雲禪寺/地坪數有9,629坪餘規模之大可見一斑,其中又以於民國七十二年舉行開光典禮的具足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最具盛名。凌雲寺與凌雲禪寺清靈莊嚴,不但吸引眾多信徒更是文人墨客感懷抒發的對象。凌雲禪寺位在五股鄉觀音村凌雲路三段116號就在凌雲寺的後方凌雲禪寺的創建,並不是始自本圓和尚而是早在清朝光緒初年就已經開山創建了。光緒九年西元一八八九年福建鼓山湧泉寺的理明禪師渡海來臺募化,一日偶到臺北五股訪友見淡水河側萬山屏列山勢雄偉,含蘊著鍾靈毓秀之氣他認為是一處闢建道場的勝地。於是就約他鼓山同戒的寶海禪師來臺二人在山上搭建茅篷山居修行,過了若干年之後理明禪師示寂就留下寶海禪師一人。到了光緒三十四年西元一九○九年有護法居士劉金波者,願捐財助寶海和尚建寺從宣統元年建寺工程開始寶海以自己年邁多病恐不能完成建寺的任務,他就請也是鼓山戒子本圓和尚回臺協助。本圓回臺時還帶著他的弟子覺淨同到臺北五股觀音山訪寶海禪師,當他看了正在興建的凌雲禪寺時發覺凌雲禪寺格局不夠他在大陸參訪多年大叢林看多了,覺得凌雲禪寺格局太小殿宇狹隘沒有叢林的開闊氣象有礙於未來的發展。他說服了寶海禪師和劉金波居士重新予以設計和改建然而工程剛開始寶海禪師也圓寂了。建寺的重任就落在本圓和覺淨師徒身上宣統三年西元一九一一年,本圓法師繼任為主持凌雲禪寺自宣統二年初建於民國三年西元一九一四年作了初期的改建。

Share.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