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3 12 月

佳冬蕭家古厝
屏東縣佳冬原為平埔族
馬卡道族茄藤社的居住地
舊名六腳或是茄苳腳
後有大批客家人移入
因此佳冬也屬於六堆的左堆
日治時期因為茄苳的台語發音
和日文的佳冬相近
因此將茄苳腳/改名為佳冬沿用到今
佳冬市區雖然不大
不過卻藏著好幾個三級古蹟
尤其是蕭家古厝
列為全省四大古厝之一的/蕭家古厝
堪稱為台灣省最大
而且保存最完整的客家古宅
也是內政部列入保護的三級古蹟
蕭家古厝也是省文獻會
列入保護的客家文化古蹟
在清朝嘉慶年間
距今約一百八十多年前
蕭家的先祖蕭達梅
從廣東省梅縣渡海來台
先居住在台南、打狗、鳳山
後來遷到茄冬腳
佳冬鄉六根村定居
並以釀酒為業置產於此
其長子蕭清華曾襄助
大嚮營將軍李光撫番
並因開發恆春、車城有功而知名
之後經營染布和米穀生意有成
富甲一方
為了思念廣東梅縣祖宅
不惜重金禮聘唐山師傅
並從大陸買來建築材料
擴建富麗堂皇古色古香的古厝
直到其孫蕭光明時代才建蓋完工
蕭家古厝之名早已聞名全國
和板橋的林家花園、霧峰的林家
以及彰化秀水的益源大厝
並列為全國四大古厝
其建築特色為五落五進的圍屋
堪稱是全國罕見的五落大厝
也是本省十大古蹟之一
根據指出
地理風水人士曾研究
蕭家古厝乃「上乘龍穴」所在地
例如古厝正前方有大水塘環抱
宛如玉帶環腰
前面明堂寬廣
並築有矮牆
左右各種植綠竹一叢和奇花異草
依地理此一大池塘可做硯台水
而二叢綠竹如同文筆聳立於案前
正前方的三山國王廟也朝向古厝
廟頂的燕尾脊猶如筆架
古厝左前方有一字亭
右前方有一棟三層樓
形成旗鼓護應
文房四寶齊全
文人學士應運而生
至於蕭家古厝的「步月樓」
當年是蕭家書房
現在雖沒有琅琅的讀書聲
但樓前抗日的彈痕猶存
是佳冬鄉最完整的抗日古戰場
足供後人憑弔
緬懷佳冬先人守土衛國
不畏日人欺凌的愛國精神
蕭家古厝整體空間佈局
可以說是一種回字形的
圍壟式平面格局
有五進堂屋和四個內埕
左右對稱
有一明顯的中軸與核心
蕭家古厝屋面/隨地形升高起伏變化
深具層次感
屋頂由前而後漸加高/以第四堂最高
蕭家古厝之結構支撐系統
是以簡單的硬山擱檁形式為主
少數例外是第一、二堂的前檐廊
以仿抬樑的結構形式作承接
這是廣東潮汕一帶特有的特色
蕭家古厝同時也展現了
客家住宅的特色
陳設簡單而肅靜
色彩以朱、墨為主
屋脊全為馬背山牆
呈現樸質的客家人/不好浮誇的表現
由於前後修改建的時間
有好幾個段落
建材的使用也有所不同
第一堂、第二堂與步月樓
牆體的土角磚/外覆薄磚的金包玉砌築
而且因時制宜
工匠施作用料、施工的精細度
和雕工的精良都具有高度的成就
足以作為傳統建築/藝術價值的代表
蕭家古厝空間使用上
最大的特色就是室內外交互滲透
五堂雖各自獨立
但是堂屋與左右橫屋間四通八達
或漏明窗、八卦門
轉化空間的區隔方式
豐富不同空間層的組合
室內太空間近密接合
左右兩條前後貫通天井
提供前後堂次要路徑
往來於堂屋內埕橫屋間相當方便
堂屋和橫屋之間/則利用騎馬廊連接
平時家族會在這一個具有
開放性的半戶太空間圍坐聊天
或為婦女從事家務
縫補女紅之所在
形成休閒或工作空間
除此之外
蕭家古厝也保留許多
修建時所留下的牌匾
石雕、木雕等歷史文物開放展示
讓前往參觀之民眾
可以對蕭家古厝有更深層的認識

新屋范姜古厝
范姜古厝中的范姜
是台灣少數的複姓之一
在中國大陸其實沒有范姜家
而是台灣的獨有姓氏
台灣其他各地乃至於海外地區
凡有姓范姜的
必定是從新屋范姜家分出去的
范姜古厝位在桃園縣新屋鄉
是具有客家樸實特色的建築
古厝共有五間
第五座為范姜祖堂
民國74年/內政部指定為三級古蹟
范姜家族在咸豐5年
西元1855年合建祖堂
並從福建廈門運來上等杉木
以及磚瓦等建材
宛如廟宇的宏偉氣派/轟動整個鄉里
鄉民閒談之間每每欣羨地說
來去看新厝
久而久之竟成/「新屋」地名的由來
范姜家族在新屋
歷經二百多年來的經營
五大房分立
在祠堂周遭各自興建大厝
因此形成了古厝聚群
連同祖堂在內
至今共有五間/較具規模的三合院古厝
位於新屋中華路110巷內
門牌依序為/1、2、3、6、9號
其中9號就是被列為
國家古蹟的范姜祖堂
其餘四棟則尚未被列入古蹟
屬於私人宅第
范姜祖堂是一棟
具有客家樸實特色的建築
佔地0.8161公頃
房屋建地面積為500坪
整體建築呈口字形
范姜古厝共有五間
有圍牆環繞四方
每一幢都是紅色磚瓦的平房建築
為了避免互相干擾
其方位都有不同
格局則都是三合院的格式
都保有很強烈的廣東
和客家人的色彩
其中第三座最華麗
庭、廂房、走廊/都用青石來鋪設
而門額上掛著用交趾燒成的
『陶渭流芳』之匾額等/都極具特色
第四棟門楣寫著「陶渭高風」
「陶」代表陶朱公范蠡
是范氏的祖先
「渭」代表釣於渭水之濱的/姜太公
是姜氏的祖先
因此
范姜家族以「陶渭」為家號
滿有延伸的意義
外圍用綠釉花瓶作成圍牆裝飾
旁邊兩株很大的扁柏還是松樹
讓古厝的紅磚加上一點綠色
而第五座為其祖堂也是最大的
到今維護的相當良好
祖先牌位供奉於後堂的中央
其內擺設莊嚴肅穆
前堂與後堂中間的內天井
是族人祭祖的空間
兩側開放式的橫屋
供奉觀世音菩薩與伯公
是宗祠中少見的
范姜五座古厝
都是屬於三合院建築
每一座古厝因建造時間不同
各有相異的建築模式
建築元素包括燕尾式屋簷
精緻木雕與交趾陶燒等
古厝祖堂中還存放著兩百年前
從中國大陸攜來的香爐與陶缸
都蘊含著豐富的歷史過程
現今古厝維護良好
雖然有過局部的修建
但是依舊不減古意風情
范姜古厝另外的建築特色燕尾
燕尾就是在屋頂正脊兩端
往上翹起如燕尾分叉的樣式
常使用於官宅或廟宇
表示權位之象徵
為我國南方所特有的建築格局
台灣的客家人相當喜歡使用
燕尾、馬背和瓦鎮
是台灣漢人古厝屋頂的三大型態
燕尾屋頂一般都使用在正身
然而我們也可以發現使用在
護龍、門廳或門樓
甚至於門庭處
造成整各屋宇氣勢的不同
依外觀而言
正身燕尾屋頂可分為
使用兩個起翹的燕尾屋頂
以及使用四個起翹的燕尾屋頂
新屋范姜古厝建築/就是屬於這種型態
目前范姜家族祠堂
仍維持原有的祭祀功能
並做為藝文活動展示場所
范姜祖堂每年農曆四月五日
八月一日舉行春秋兩祭
是范姜族人/最盛大的聚會祭祀活動
而且在管理維護的方面
也有專職管理人員
負責每日清掃與上香
環境維護相當的好
祖堂前面因為有廣闊的停車場
因此格局顯得更加氣派尊貴

Share.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