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1 11 月

東石漁港
台灣西部重要漁港之一的東石漁港
就位在嘉義縣東石鄉東石村
東石舊漁港下游的1.5公里
朴子溪出海口的北側地區
是台灣西部重要的漁獲進出港
具有相當豐富的漁獲
供應全台各地新鮮海產
由於東石海岸
北有外傘頂洲為屏障
南 北各有八掌溪
北港溪出海
在東石漁港外
構成一片廣闊淺灘棚
附近居民多從事
浮吊式牡蠣養殖
由於此類淺海養殖
多以動力漁筏進行海上作業
因此東石漁港大部份
以容納動力漁筏為主[
東石漁港於1981年開始興建
到了1986年完成漁港部份
共計有泊地11.25公頃
陸上設施主要有魚市場
停車場 道路 照明設備
漁港用地新填築之新生地
共有18.5公頃
並規劃有商業區 住宅區
學校以及托兒所等
為了因應國人週休二日休閒
東石漁港
也已轉型型為觀光漁港
在新漁港區設有東石漁人碼頭
主要設置了臨海觀景休憩區
清水區 木棧道等
觀光休憩設施
成為民眾看海 散步的最佳場所
與採買漁獲的觀光魚市
海岸堤邊的木棧道更設有\休閒座椅
遊客可以找個位置坐下來
瞭望海天一色的台灣海峽
黃昏時分更可以欣賞
夕陽西下的餘暉
值得一提的是
臨海的休憩園區內
周邊佈置許多栩栩如生的
公共藝術雕像
另外還興建了親水區域
是小朋友最喜歡的場所
如果您對富麗漁村的景象
深深著迷
不妨走一趟東石漁港
體驗東石漁村之美
東石漁港明清以前稱為猿樹港
在東石村朴子街旁
是當時台灣三大港之一
帆船泊旋往來於兩岸之間
十分熱絡
後因漁港遭淤塞而衰落
在清朝以前
漁業都循著大陸傳統作業方式
捕魚者多在沿岸牽罟
或以竹筏及小型戎克船
在距離岸邊不遠的海面上作業
由於當時的漁具簡陋
加上技術不成熟
所以生產量也非常有限
漁民過著半漁半農的生活
漁村蕭條生活清苦
到了民國初年
東石漁港已可供300石船停舶
自由出入
曾經是花生油
糖蜜 獸皮等物資輸出港口
更是紙 木材
陶器 茶油槽等
輸入之貿易商港
後來由於泥沙淤塞
船舶進出數目也逐漸減少
民國5年
出入東石港之戎克船約有60艘
舢舨270隻
民國17年
東石港有發動機漁船5艘
漁竹筏73隻
漁獲量約有30萬公斤
到了民國25年
東石庄地區有漁撈戶353戶
發動機漁船6艘
竹筏183隻
漁獲量也高達90萬公斤
當時以搖鐘網 鮪流網
鯔旅網 延繩釣 地曳網\等作業為主
台灣光復以之後
政府積極投資漁業建設
興建漁港及公共設施
也使東石漁港
以及周邊漁業逐漸發展
民國75年興建完成東石漁港
可容納漁筏700艘
及20噸以下漁船150艘停泊
東石漁人碼頭
是嘉義縣近年來
發展觀光的重點地方
其理念乃是以
「風」 「陽光」 「魚」
「船」 「海洋」以及「燈塔」
等元素做為出發點
重塑漁人碼頭的意象
整體設施包含海洋文化館
特產館 商店街 觀海亭
浮橋市場 海邊漫步平台
荷蘭風味的入口意象
堤頂步道 海上出挑平台
浮動碼頭
親水沙灘
休閒廣場等
目前整體工程仍再續開發
希望能給予前來觀光的遊客
更多不同的體驗
碼頭附近有座觀海公園
雖然設施簡陋
但視野極佳
是欣賞港口風光的最好地點
東石新漁港興建完工後
不但成為嘉義縣龍舟競賽的場地
每逢假日
也吸引了不少的海釣客及遊人
長堤上垂釣客人滿為患
附近的沙灘 則成為小朋友堆沙
嬉戲的好地方
傍晚時分
在長堤欣賞「落霞與孤鶩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
更是別有一番風情
如此詩情畫意的地方
戀愛中的青年男女
東石漁人碼頭
絕對是您值得前來遊玩\及回憶的地方
當然
這一座名為快樂出航
龐大漁船造型的觀景台
可以說是東石漁人碼頭
最為重要地標
站立在觀景台上眺望
東石漁港內的情景
都可盡收您眼底
看著一艘艘出航的漁船
精神抖擻的離開港口
肯定今天又是豐收的一天
另外
在遊玩東石漁人碼頭的同時
東石魚市場
也是一定要前往的地方
東石魚市場
就位在168縣道的盡頭
當開車進入東石港口後
就可以見到路旁有著
堆積如山的蚵仔殼
這可是東石漁港特有景象
也象徵東石漁人的生活特色
沿著街走
不時可以看到
低頭剖青蚵辛勤的婦人
和一堆堆的蚵仔堆
代表您已經來到東石了
如果肚子餓了
整條街有多家的小吃店
販賣著東石的地方特色小吃
蚵仔煎 鮮魚湯
以及嘉義有名的雞肉飯
都可以滿足您食慾的
當然
一旁的東石魚市場
除了農曆初二 十六休市之外
每天下午兩點開始
都會準時的開始喊價拍賣
而出港捕魚的漁船
每天的凌晨三 四點
就會開始一艘艘
緩緩的航向無邊的大海
到了下午二 三點左右
漁船便會將各類捕獲的新鮮漁獲
送到「魚市場」進行拍賣
一堆一堆的新鮮漁獲擱置在地上
並且將牠分門別類
等待競標魚販聚集之後
時間一到就開始競標
當場人聲喧嘩好不熱鬧
有趣的拍賣過程和熱鬧的場景
也常吸引遊客們駐足觀看
同時
也開放給一般的遊客加入叫價
想體驗拍賣場競標拍賣的樂趣
以及體驗純樸的漁村生活
這裡絕對值得您到此一遊
東石漁人碼頭
有迥異於漁港的鄉土氣息
這裡的白色燈塔
造就一股近似地中海的異國情調
這裡除有人工沙灘等特殊造景
夏日時節 一旁的人工水柱噴泉
還成為消暑解熱的最佳利器
同時
從東石漁港
還可以搭乘觀光漁筏
前往漁港外海
約行駛14公里處的外傘頂洲
搭船遊外傘頂舟
體驗養蚵生態之旅
整個行程約需要四小時
每人600元
船程中可看到一排排平掛式蚵棚
來到外傘頂洲
則可體驗耙蛤尋寶的樂趣
天海一線的遼闊景致
讓人有種偷得浮生半日閒的愜意
每年一直在南移的外傘頂洲
現存面積約100餘公頃
因形狀似傘得名
行政劃分上屬雲林縣口湖鄉
但因受到波浪
沿岸流及東北季風影響
平均每年往西南方向
漂移60到70公尺
如今絕大部份位在
嘉義縣東石鄉的外海
而有「移動的國土」
及「逐漸消失的國土」之稱
現有一座塭港堆燈塔
及一座漁民自行搭建之竹篙寮
並可供野鳥及其他生物棲息
彷彿與外界隔絕的海上島國
這個門牌 是外傘頂洲上
唯一一戶住家的地址
這種娛樂用大型膠筏
是靠兩部超大型船外機推動
吃水淺 又寬又平穩
上面還有卡拉OK等娛樂設施
船家在回航時 還會提供
新鮮的海產餐點供遊客食用
讓大家能感受到東石的魅力
記得二十五年前
外景小組也曾經來過外傘頂洲
拍攝紀錄片
當時的外傘頂洲
有高達四 五層樓房之高
如今則是「忽隱忽滅」的沙洲
退潮時 走一整天都走不完
漲潮後 只剩下十分之一的沙地
外傘頂洲
因為台灣陸地上河川整治
溪流輸沙量大減
缺少沙源供應
加上沙洲上的沙不斷因海水掏洗
以及冬季東北季風強烈吹襲
沙土流失到台灣海峽
因此 外傘頂洲正在縮小中
而外傘頂洲是東石鄉的屏障
可以預見
如果哪一天 這張大傘不見了
養蚵業倚賴的穩定環境不見了
東石鄉沿岸
也將開始遭受海浪的侵蝕
對東石漁人民生都會嚴重影響的
所幸
今天的東石漁港轉型成功
未來只要採多元化的經營
漁民的未來也是可以期待的

Share.

1 則留言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