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5 11 月

集集支線(集集站)

位在台灣中部南投縣,鐵路集集支線是從彰化二水站分歧出全長29.7公里。沿途設有源泉、濁水、龍泉、集集、水里、及終點車埕站。集集支線原是於日據時代,台灣電力株式會社為因應日月潭大觀、鉅工兩大水力發電廠興建之器材搬運/而鋪設的。民國11年開始一般客貨運輸業務負擔起運輸沿線鄉鎮的,旅客、香蕉、稻米、水果和木材的功能。台灣光復之後,集集支線仍擔負起運輸木材,農產以及客運業務。集集支線鐵路是沿著台灣最長的濁水溪溪畔,一路深入山林中橫跨二水、名間、集集、水里四個鄉鎮。在不到三十公里的旅程行駛時間約需要45分鐘是一條很適合/做為鐵道旅遊的線路。集集支線鐵路是目前,台灣僅存的三條鐵路支線之一也是南投縣境內唯一的一條鐵路。沿途風景明媚,綠色隧道、清新小溪再加上風味十足的舊車站,過去稱為綠色黃金鐵路,可說是台灣目前少有的觀光懷舊的經典路線相當值得前往一遊。前往集集做一趟鐵道之旅可由鐵路縱貫線上的二水站轉搭集集鐵路支線的火車,抵達集集站每天有9個班次或者從台中火車站搭乘往車埕的火車每天有3個班次。只要記住火車發車時間,遊玩這一條支線交通是很便利的。集集支線鐵路起點站二水舊名稱為「二八水鄉」是因為當地築有二分水圳及八堡圳各取二圳之一字為地名,此外也拜濁水溪之賜,二水所產的濁水溪米聞名全國。另外以濁水溪石所雕而成的硯台品質媲美端溪硯台。列車在經過源泉站之後開始進入南投縣門戶站濁水站,而濁水也是公路通往台中、竹山、南投等地的/交通要道。從寬闊的濁水站來看/過去的濁水站,肯定也是貨物運輸重要集散地。列車在經過濁水站之後,原本集集支線要經過的/第二濁水橋因受到民國八十八年921大地震
嚴重破壞鐵道,地表隆起、傾斜的高壓電塔以及扭曲變形的鐵軌說明了地震當時地殼劇烈的變動。為了紀念這次受創嚴重的天然災害所以將該地區保留起來,而且規劃成立國家地震紀念地讓民眾能瞭解921大地震的威力。當然集集支線也因此改道行駛了。

離開了濁水就是前往,今天的目的地集集火車站了。從濁水到集集間最有名的就是152縣道上成排的樟木老樹,就是南投最為有名的綠色隧道。綠色遂道的綺麗風光加上濃密蔽天的樟樹,蔚然天成的奇觀吸引許多的遊客。每當經過此地時總會停下來在高大的樹蔭下觀望火車經過綠色隧道情景,這種景象可只有南投集集線才有呢。長達4.5公里的百年樟樹濃蔭蔽天併列兩旁,車行其間安祥恬靜的確讓人回味無窮呢!這條已經有70多年歷史的/集集支線,因為沿線的風景非常的優美充滿田園的景象。不過它卻曾面臨裁撒的命運因台十六號省道的通車鐵路的運輸功能逐漸被公路取代,旅客的載運量也逐年的遞減台鐵計劃將集集線廢除。後來經過地方人士展開護鐵以及認養行動下得以過了這一劫在鄉民努力營建下,終於使集集線成為全省第一條觀光鐵路,也為南投縣帶來龐大觀光資源。民國八十八年的921大地震造成集集車站嚴重毀損,鐵路也扭曲變形,集集支線也因此中斷了一年多。在台鐵的積極重建下在九十年1月復駛了通車,目前它仍是台鐵三大支線中人氣最旺的一條支線。集集火車站這個充滿小鎮風格的車站是台灣最為古老的火車站。由紅檜所搭建的迷你型車站斑駁的身影訴說歷史的見證。從921集集大地震以來在地方上有力人士大力努力下集集也的確走出了地震的陰霾,成為全國知名的觀光勝地。所以假日常見大批的遊客搭火車來到集集,體驗搭乘小火車的樂趣。

位於車站旁的地震後鐵路博物館是集集鎮公所為發展觀光事業,除捐資雇工整理環境外並將車站四周加以綠化美化,展出過去集集支線行駛的蒸汽火車頭,並向國防部爭取到報廢戰車兩部陳列在火車站前供民眾參觀,使得集集火車站逐漸恢復了生機。來到集集除了搭火車之外還有許多景點也可順路一遊,像是明新書院、集集大山、添興窯、集集瀑布、開闢洪荒等三級古蹟是一條相當富有知性教育的/鐵道之旅,而且這些景點距離集集火車站都不算遠可以選擇租借單車來一趟單車之旅會是不錯的選擇。集集除了有鐵路支線外還鋪設環鎮觀光鐵道,這觀光鐵道指的不是/南投觀光鐵道而是由集集鎮自行鋪設的輕便軌引進蒸汽老式車頭。目前僅完成火車站到/特有生物中心間/這一段約1.2公里的路程最特別的是這條鐵道旁還有自行車道伴隨,遊客可以一邊追著火車一邊享受鐵馬追風的樂趣好不逍遙自在。

而在特有生物中心的明新書院是清光緒八年,西元一八八二年集集堡也就是今天的南投縣集集鎮。人文跡象活躍街勢繁昌於是有士紳謀議組織濟濟社,並建明新書院於柴橋頭庄。但是後來因街勢發展擬遷建於集集街內,但經費卻無著落適巧光緒九年夏天,濁水溪溪水泛濫內山流出木材頗多乃由總理陳長江首倡
募款一千八百多圓並利用水流木料予以遷建。以林光祥為董事在該年十二月二日開始興工,光緒十一年西元一八八五年十一月完工是為集集義學的創舉。書院內供文昌帝君制字先師及紫陽朱夫子,時眾士子立匾曰「掌握文衡」。明星書院雖稱書院實際上為義學,明新書院坐東朝西略偏南為單進兩護龍的三合院建築,平面格局/與草屯鎮的登瀛書院相近三開間的正殿地坪抬高五階使殿宇比兩旁的廂房高聳較深的前檐廊便於進出駐足或穿越左右拱門連通廂房。拱門上各書有「吾道」、/「斯文」發人深省,前檐則是採用蟠龍柱是明星書院建築中/比較罕見的作法。書院中還有多塊匾額除了「掌握文衡」之外還有光緒二十八年的「鈞權造士」匾,民國八年的「奎璧聯輝」匾以及民國十三年的「立我蒸民」匾等都是明星書院歷次變革的見證。

距離明星書院不遠的化及蠻貊碣是位在集集鎮廣明里洞角巷三十八號一處香蕉園中。在砂岩上刻上/「化及蠻貊」四個大字。化及蠻貊碣高三尺寬五尺邊框高四十八公分寬一八○公分字體蒼勁,上下款是欽命布政使銜署台備道,陳方伯撫番開墾處。大清光緒十三年春雲林,撫墾局委員陳世烈題乃陳世烈奉台澎兵備道陳鳴志命招募兵民到集集埔一帶從事開墾後親題「化及蠻貊」碣在開墾處巨石上做為留念目前已列為國家三級古蹟。而另一處開闢鴻荒石碑位在集集大橋左側下方是清光緒十三年西元一八八七年,由前任臺灣掛印總兵記名提督吳公光亮巡撫地方致力開鑿東西橫貫道路經集集獅頭山位在今天集集大橋下在勒石上記「開闢鴻荒」四字。字體渾圓雄勁至今仍然清晰可見,也列為國家三級古蹟相當值得遊客前往參觀懷念古人的辛勞。位在開闢鴻荒古蹟上方的集集攔河堰是屬於六年國家建設之水利工程,堰體長352.5公尺共設有十八座排洪閘門,四道排沙閘門及魚道一座蓄水量約944萬立方公尺。除了做為灌溉用水之外也提供雲林離島工業及公共用水是台灣地區最大的攔河堰。

因地震而倒塌的武昌宮位在集集鎮民生路上宮內供奉玄天上帝,華麗的殿宇在921地震當晚震毀就連香爐也傾倒躺在廟前地上。奇妙的是在寺廟面牆斷毀後廟的屋頂卻保持原狀平行/躺在地上該地目前已劃定為震央紀念公園,震毀的廟貌也將永久保留。另外集集有名的添興窯是一座古老的中國式柴燒窯,建於西元1957年沿襲百年南投陶磁的傳統南投地區的製陶工藝,遠在西元1700年就利用當地優良的陶土發展出這項獨具特色的行業。目前在集集除了添興窯之外
還有集集古窯、十三目仔窯園區。目仔窯舊跡是為民國二、三十年代建造,全長50呎有乙支高聳大煙囪。不過卻於八十九年九二一集集大地震毀壞殆盡 後經重建目仔窯,並改善園區景觀設施。目仔窯舊跡現已由民間業者改建為集集古窯,讓遊客可以瞭解/集集窯業的發展史。集集小鎮除了有鐵道風情古蹟巡禮、目仔窯園區之外,俗稱太陽花的向日葵在集集也是一項休閒產業到處都可以看到/種植向日葵休閒農場。這個因媒體所營造出的集集小鎮也炒熱了集集小鎮民風淳樸的美,進而帶動集集鐵路支線旅遊的風潮。近年來更由於鐵道之旅風氣盛行,集集小鎮風情和鐵路旅遊行程再度成為熱門休閒旅遊的/最佳去處。

Share.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