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造船(2644)今(11日)登錄興櫃交易,興櫃登錄價58元,早盤以69.5元開出,盤中最高達100元,漲幅逾72%,在台股重挫大跌近600點當天,蜜月行情表現亮眼,其股利發放年度2022年的為現金股利1元與股票股利1元,合計為2元。
中信造船(2644)先前在9月27日舉辦登錄興櫃法說會,由中信證券主辦輔導,並於今天登錄興櫃交易。總經理韓育霖指出,中信造船將受惠海巡的「國艦國造+造修合一」政策,未來每艘巡防艦艇是由哪一家造船公司建造就由該業者負責維修,而中信造船出品的巡防艦艇市占約八成,預期可在船舶維修帶來穩定收益。
韓育霖也提到,「雖然受到通貨膨脹、俄烏戰爭、疫情影響船隻回來維修排程困難,以及利率調升影響,2023年在手訂單仍有125億,未來接單也會考量高毛利率,漁船維修業務也開始正常」,「未來展望,每年能配發高股利。」財務部協理王郁婷則補充說,預期採盈餘高配發率股利政策。
中信造船1973年成立,擁有中信、新高、高鼎、順榮四座造船廠,另有花蓮廠負責船舶維修業務,船廠面積總計19.1萬平方公尺,規模僅次於台船(2208),今(2022)年上半年合併營收新臺幣21.78億元,每股盈餘1.3元,已超越去(2021)年全年獲利,8月合併營收為新臺幣4.67億元,年增率達122%。
近年受惠政府國防自主意識抬頭及促進造船產業發展政策方針,海軍及海巡逐步釋出大量國艦訂單,2018年中信造船拿下海洋委員會81艘巡防艦艇國造訂單,金額達新臺幣215億元,在手訂單能見度直至2027年。
隨著國艦國造策略推進,去年立法院通過特別預算案,增加編列海軍高效能艦艇沱江級艦新臺幣692億元採購預算,更進一步規劃「造修合一,全壽期管理」機制,國艦交艦後由原廠維修保固,維保業務收入將成為中信造船中長期營運成長動能;加上未來大型國艦交船後,主要透過大型浮塢進行保養及修建作業,中信造船目前共有兩座大型浮塢,其租賃業務將隨國艦使用比重提升,帶動收入成長,兩大業務成長挹注,可望進一步擴大中信造船營運規模。
另一方面,離岸風電政策亦為中信造船帶來龐大商機,據國家發展委員會2050淨零碳排放規劃,近年臺灣離岸風電裝置容量快速成長,帶動龐大的人員運輸船(Crew Transfer Vessel, CTV)及運維作業船(Service Operation Vessel, SOV)需求,目前中信造船已和風電工程服務公司海天離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人員運輸船建造意向書,準備迎接離岸風電龐大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