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5 11 月


1993年起,一位尋求避靜的修道士馬克西姆卡夫塔拉澤搬入修道院居住,讓修道院逐步恢復使用。(圖/翻攝自推特)

1993年起,一位尋求避靜的修道士馬克西姆卡夫塔拉澤搬入修道院居住,讓修道院逐步恢復使用。(圖/翻攝自推特)

電影《墜》(Fall),描述一對喜歡追求刺激的好友,某天,她們攀上一座高達610公尺的電視塔後,意外受困於頂端,面對惡劣天氣和物資短缺,她們必須設法在令人暈眩的高度上活下去,不過在喬治亞(Georgia)這個東歐國家,西元7世紀時,境內一塊名為「卡茨奇」的40公尺高石灰岩柱上,建造了一座小教堂,上面還有一名苦行者獨居近30年,他認為「這樣可以更接近天」。

被譽為「最接近天堂」的卡茨奇柱修道院,位處41公尺高石灰岩柱上。(圖/翻攝自推特)
被譽為「最接近天堂」的卡茨奇柱修道院,位處41公尺高石灰岩柱上。(圖/翻攝自推特)

根據《每日星報》報導,這座被譽為「最接近天堂」的卡茨奇柱修道院(Katskhi Pillar),在18世紀時,原先可登頂的道路被毀壞了,無人知道該如何登頂,只能眼睜睜地從地面仰望,看到修道院隨時間一步步荒廢,直到1940年時,有人透過攀岩的方式登頂,重新探索早年神職人員的靈修空間。

被譽為「最接近天堂」的卡茨奇柱修道院,位處41公尺高石灰岩柱上。(圖/翻攝自推特)
被譽為「最接近天堂」的卡茨奇柱修道院,位處41公尺高石灰岩柱上。(圖/翻攝自推特)

1993年起,一位尋求避靜的修道士馬克西姆卡夫塔拉澤(Maxime Qavtaradze)搬入修道院居住,讓修道院逐步恢復使用,這位苦行者依照「拜占庭時代」的聖徒苦修方式,獨自住在像石柱一樣的聳立山頂上,平常有民眾和教友以吊繩方式提供日常所需的食物與用品,他每周下山兩次,每次下山都是經由攀附在岩壁的垂直樓梯慢慢爬下,費時20分鐘。

卡夫塔拉澤表示,剛到山頂上時什麼都沒有,他只住在一個廢棄冷藏庫中,抵擋惡劣天氣,後來透過教友協助,陸續將山頂上廢棄的小聖堂翻修,並建了一座簡陋石屋,讓他住得比較舒服。

根據報導,卡夫塔拉澤年輕時酗酒販毒,幹盡壞事,最後到監獄蹲好一陣子,於是他自我反省,了解必須做些改變,1993年前,他還是一名吊車司機,對高並不畏懼,隨後他搬到這座山頂獨居,發現這讓他更接近上天,「我年輕時喝酒,賣毒品,什麼事情都做過,我經常和朋友一起喝酒,總是抬頭看著與天相接的這座石柱山。當我被關進監獄後,內心告訴自己一定要改變」。他出獄後開始了新生活,並與當地基督教社區開始建造階梯,重新建造修道院,讓他在裡面祈禱、閱讀,幫助他丟棄過往的一切潛心修行。

1993年起,一位尋求避靜的修道士馬克西姆卡夫塔拉澤搬入修道院居住,讓修道院逐步恢復使用。(圖/翻攝自推特)
1993年起,一位尋求避靜的修道士馬克西姆卡夫塔拉澤搬入修道院居住,讓修道院逐步恢復使用。(圖/翻攝自推特)

Share.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