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台大校長管中閔才剛舉辦新書《大學的脊梁:台大校長遴選事件與管中閔心情記事》,15日受邀出席台灣上市櫃公司協會舉辦的東方領袖講座演講,會中他表示,菜市場般修大學法,讓大學法很多地方違憲,「未來大學」源於大學自治,「讓大學真正的活力放出來,台灣教育才有機會改變!」
管中閔一開始就點出台灣教育出問題,台大學生有4成對未來生涯不明確,一位財金系同學對學習事物沒有熱情,寧可休學,也有電機系學生認為目前教育體制不符合需求;他也曾調查幾所知名高中,約有5~10%的學生要到國外讀大學,這些就是人才流失。
管中閔說,科技大幅度改變生活、接收資訊的方式,資訊取得方便、快速,觀念也從牛頓式變量子式,事情從單一變成多種可能,複雜度、多元性增加,沒有事情是確定的。
他舉例,每隔幾年就要換一個工作,改變職場方向,顯然需要的知識也會不一樣,目前大學學的那一套已不適用,必須持續更新知識,未來工作型態學習要長達60年,時時要學新知,這是我們面臨的時代,社會已經到非常大轉變的時期,高等教育也要改變。
未來大學應該長什麼樣子?他於2019年在台大校長任內推動創新設計學院,由下而上,老師、學生、職員、校友及關心高教的產業人士共同討論什麼是未來大學,超過百場的工作坊與論壇、1500人次參與,並於2020年總結發表學習白皮書。
管中閔表示,最核心的問題是台灣年輕人喪失學習動機,沒有學習的熱情和興趣,認真學的也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因此要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開放式大學,打破傳統對校園、產業、科系界線,以及學習年限。
之後他成立領域專長模組,在他卸任前共超過50個系所、230種領域專長課程模組參加,他表示,不是拋棄舊制度,而是可以增加新選項,讓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找回來,自主選擇學習方向、自主組合領域專長,跨領域學習,甚至可以決定自己要怎麼樣畢業,例如校學士或院學士畢業。
台大已有探索學習模式,以不休學方式在諮詢後探索校外的學習機會,也開放校友終身學習的帳戶,讓畢業資深學長姐和年輕學弟妹可以接觸交流,期待各大學都能朝這個方向改進。
「未來大學是如何改變高等教育的品質,增加終身學習管道,跟現有大學教育結合,真正達到未來大學及永續教育的目標。」但他也強調,未來大學不是一個已知的固定模式,而是不斷討論和演變的過程,不是只有台大可以做,其他學校也可以討論他們自己的方向,決定每個學校的作法,「讓大學真正的活力放出來,台灣教育才有機會改變。」
管中閔也不吐不快說,目前教育部對大學無所不管,希望政府及立委認知根本問題所在,不是像菜市場般在修大學法,大學法很多地方違憲,因此教育部不時就卡住經費、卡人事,如果把同樣東西套在企業,企業也會沒辦法發展起來,更何況要台大與全球名校競爭。
他認為,大學法應更徹底鬆綁,各校自己決定要培育什麼樣的人才、跟什麼樣的企業合作,「回到大學自治才能改變,目前只能在符合教育體制下發展,無法解決根本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