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是英格蘭和英國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人口剛剛超過 900 萬。 它位於英格蘭東南部的泰晤士河上,位於通往北海 50 英里(80 公里)的河口處,兩千年來一直是主要定居點。倫敦金融城是其古老的核心和金融中心,由羅馬人作為 Londinium 建立,並保留了接近其中世紀邊界的邊界。自 19 世紀以來,“倫敦”這個名稱也指圍繞這個核心的大都市,歷史上分為米德爾塞克斯郡、埃塞克斯郡、薩里郡、肯特郡和赫特福德郡,主要包括大倫敦,由大倫敦當局管理。威斯敏斯特市位於倫敦市以西,幾個世紀以來一直是國家政府和議會的所在地。
作為世界主要的全球城市之一,倫敦在其藝術、娛樂、時尚、商業和金融、教育、醫療保健、媒體、科技、旅遊、交通和通訊等領域發揮著強大的影響力。其國內生產總值(2017 年為 8016.6 億歐元)使其成為歐洲最大的城市經濟體,並且是世界主要金融中心之一。截至 2021 年,倫敦擁有所有城市中最多的百萬富翁。擁有歐洲最大的高等教育機構,它是自然科學和應用科學領域的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社會科學領域的倫敦經濟學院和綜合性倫敦大學學院的所在地。倫敦擁有世界上最繁忙的城市機場系統,倫敦地鐵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快速交通系統。倫敦是世界上訪問量最大的城市之一,擁有所有城市中最多的 5 星級酒店。
倫敦的多元文化涵蓋 300 多種語言。2018 年中期,大倫敦人口約為 900 萬,使其成為歐洲第三大人口城市,佔英國人口的 13.4%和超過 16% 的英格蘭人口.在 2011 年人口普查中,大倫敦建成區是歐洲人口第四多的地區,約有 980 萬居民。倫敦大都市區是歐洲人口第三多的地區,2016 年約有 1400 萬居民,賦予倫敦超大城市的地位。
倫敦有四個世界遺產:倫敦塔;邱園;威斯敏斯特宮、威斯敏斯特教堂和聖瑪格麗特教堂合併;以及格林威治歷史悠久的定居點,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在這裡定義了本初子午線(0°經度)和格林威治標準時間。其他地標包括白金漢宮、倫敦眼、皮卡迪利廣場、聖保羅大教堂、塔橋和特拉法加廣場。倫敦有許多博物館、畫廊、圖書館和文化場所,包括大英博物館、國家美術館、自然歷史博物館、泰特現代美術館、大英圖書館和眾多西區劇院。在倫敦舉行的重要體育賽事包括足總杯決賽(每年在溫布利大球場舉行)、溫布爾登網球錦標賽和倫敦馬拉松。 2012 年,倫敦成為第一個舉辦三屆夏季奧運會的城市。
轉自維基百科
倫敦天氣的連續記錄可以追溯到 1659 年,有自 1723 年以來風向和自 1697 年以來降水的具體數據。波動顯示出循環模式,在 1740 年代、1770 年代、1809-17 年間出現了嚴冬和冷泉的低谷, 1836-45 年和 1875-82 年之後是 1919 年之後的長期上升,其中倫敦的氣候變暖,主要是因為秋季天氣溫和。
現代倫敦擁有英格蘭東南部的溫和氣候,冬季溫和,夏季溫和。白天的平均氣溫為 52 °F (11 °C),一月為 42 °F (5.5 °C),七月為 65 °F (18 °C)。統計數據顯示,六天中的五天,無論多麼短暫,太陽都會照耀。倫敦人在 4 月或 5 月脫掉冬裝,10 月下旬又開始穿上暖和的衣服。盛行風向為西南偏西。由於 Chiltern Hills 和 North Downs 的遮蔽效果,該市的降雨量略低於本縣。在平均一年中,預計 365 天中有 200 天干旱,降水總量約為 23 英寸(585 毫米),平均分佈在 12 個月中。
雨夾雪的發生率難以預測。每年在 20 天的長期統計平均值附近變化很大。有記錄以來降雪最多的冬天是 1695 年,有 70 天降雪。當降雪時(通常僅在一年的前三個月),它很少積聚。半耐寒植物可以在倫敦花園過冬,但只有在最隱蔽和陽光充足的地方,倫敦的葡萄藤才能結出足夠甜美的葡萄來釀酒。
整個大都市的氣候變化非常清楚地表明,由於建築物、內燃機、供暖和空調設備的集中而形成了一個熱島。靠近市中心的溫度更高,空氣更乾燥。總體而言,倫敦與周邊國家之間的最低氣溫平均差異為 3.4°F(1.9°C),但在個別夜晚,差異可能高達 16.2°F(9°C)。城市的化學、機械和熱效應也會影響風速和降水。倫敦的大雨傾盆大雨可能會更加強烈,因為污染顆粒充當了水蒸氣的凝結核。
倫敦複雜的地形可以通過三種基本模式變得簡單。首先,泰晤士河的起伏線將倫敦北部與南部分開。由於歷史原因,最重要的目的地位於河以北。南部本質上是一個複雜的住宅區拼湊而成,由數英里的傳統街道連接起來。它沒有快速通過的道路。
此外,倫敦從東到西都不同。泰晤士河的水和盛行的風向東流動。因此,航運、重型運輸、製造和勞動區在東區向下游發展,而富裕和有閒階級則在西區建造家園和追求樂趣。威斯敏斯特、肯辛頓、里士滿和(倫敦邊界以外)溫莎的皇家宮殿的位置強化了這種社會梯度。部分原因是,西區在河的兩岸都有一系列寧靜優雅的開放空間,從聖詹姆斯公園到唐寧街 10 號的首相府,經過海德公園、肯辛頓花園、巴特西公園、溫布爾登公地、里士滿公園、邱園皇家植物園、里士滿河岸、漢普頓宮公園和布希公園。他們的景觀減輕了西部邊境希思羅機場飛行路徑下噪音污染的影響。靠近世界上最繁忙的國際機場之一本身就鞏固了倫敦西部的有利地位。
東西方的鴻溝在倫敦的物質結構和倫敦人的心理中同樣根深蒂固。然而,隨著港口和製造業活動的減少,它的重要性在 20 世紀後期開始減弱,並被白領工作和居民所取代。這一進程在 1981-98 年加速,當時倫敦碼頭開發公司在城市東端對一大片廢棄的碼頭進行了改造——該地區包括瓦平、萊姆豪斯、狗島、皇家碼頭、貝克頓、薩里碼頭和伯蒙德河濱。
最後,覆蓋南北和東西區別的是一個簡單的同心環圖案,反映了倫敦發展的歷史階段。中心是遊客熟悉的區域——倫敦金融城,它是一個 1.1 平方英里(2.8 平方公里)的市政公司和倫敦自治市,擁有辦公室、商店和公共建築。圍繞該地區的第一個環,即以統計目的被稱為內倫敦的郊區帶,從 18 世紀末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時發展起來。梯田房屋占主導地位,建築規模是家庭和私密的,除了原來的單元被地方議會在二戰炸彈破壞或戰後清理區域建造的高密度出租房屋所取代。第三個區域——外倫敦——由 20 世紀的郊區住宅組成,主要是在 1925-39 年間短暫而密集的建築熱潮中建造的。最常見的建築類型是半獨立式單元,這是排屋和獨立宅基地之間獨特的英式折衷方案。大都會綠帶形成了一個最終的同心環,定義了整個首都的形狀。
轉自大英百科全書
#倫敦 #英國 #英國倫敦
Source: by POPtravel –
Author: “Daniel Sczepansky (@dsc) / POPtravel.org” –
License: “CC BY S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