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9 11 月


中美晶董事長徐秀蘭,去年逆勢繳出漂亮的成績單,中美晶本業太陽能營收破百億,矽晶圓材料製造商環球晶則破700億,年成長15%。然而,兩家營運策略步伐互異,環球晶快速布局全球,中美晶卻固守台灣,「太陽能不像半導體,半導體利潤相對比較多。」徐秀蘭自揭關鍵理由。

被問及中美晶的太陽能電池是否在美國生產,她分析中美晶到美國設廠,確實比同業有優勢,因為子公司環球晶已在美國布局:「環球晶在美國德州的生產基地有142英畝,足以容納中美晶」,「美國太陽能發展有相當潛力,當地建置量有20幾GW,未來目標擴充到50~77GW,有需求、有客戶,政策也歡迎,有很多邀約機會。」

但對於是否必要,她分析:「我們對通路不熟悉、生產矽晶圓的人力已經很緊、製造成本比亞洲高,太陽能一直薄利,不像半導體相對比較多利潤,是不是MAKE COMMERCIAL SENSE(有商業意義)還要細算。」她謹慎應對:「如果美國客戶有特殊設計需求,會從台灣製造、送出去。」

各國政府積極追求再生能源所帶來的安全性及環境效益,持續推行零碳排政策,太陽能產業發展可期。(圖/翻攝自中美晶官網)
各國政府積極追求再生能源所帶來的安全性及環境效益,持續推行零碳排政策,太陽能產業發展可期。(圖/翻攝自中美晶官網)

中美晶在台灣製造具有多項優勢,徐秀蘭也認為台灣應該好好發展太陽能產業,「台灣的化學和光電半導體有雄厚基礎,島嶼地理環境又是一個濕度高、多颱風的實驗場域,可以做很好的太陽能元件。」她還點出,太陽光電進口模組放到台灣,受風承壓力不夠,品質較好的本土模組,就沒有這方面的問題。

然而,依經濟部統計,2022年1-11月太陽電池進口值9000萬美元,9成以上進口來自東南亞,以泰國、越南占比分別為72.8%及11.9%。業內人士向CTWANT記者透露,「雖然法令規定,陸製太陽光電電池及模組不准輸入,但出於成本考量,仍有案場使用中國製造的太陽能電池,那是透過第三地、洗產地的產品。」

徐秀蘭向太陽能系統商喊話,愛用國產太陽能電池,表示單純比價是中國電池勝出,但品質較無法承受天災,更重要的是,一旦查出中國電池依政府規定案場要拔表、不能繼續經營:「現在進口量壓力非常大,市場因進口侵蝕變小,對本土太陽能產業來說,輕則不敢投資、重則產生很大就業壓力。」

中美晶業務涵蓋儲能、太陽能電池。(圖/翻攝自中美晶官網)
中美晶業務涵蓋儲能、太陽能電池。(圖/翻攝自中美晶官網)

儘管如此,徐秀蘭仍看好再生能源將迎來新一波成長。因各國政府積極追求再生能源所帶來的安全性及環境效益,持續推行零碳排政策;行政院2022年公布「淨零轉型12項關鍵戰略行動計畫」,台灣再生能源的裝置容量在2030年增至45~46GW,其中做為主力的太陽光電將佔31GW。

展望2023年,中美晶女董心有大志地說,「除了希望TOTAL OUTPUT(總產出)做更大,同時,希望把綠電生意比重加高,做綠電銷售,希望一邊創能、一邊儲能、未來希望賣綠能!」

Share.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