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1 11 月

金門水頭聚落
金門水頭又名金水
位在大金門島西南方
聚落鄰近水頭碼頭
早期即為金門
與廈門之間的交通要津
現在是小金門居民
往來金門本島海上交通
運補重要的碼頭
與小三通兩岸往來的/定點直航港口
在元朝末期
水頭原本只是福建漁民避難
補給搭屋落腳的暫居之地
但到了明清時期已經逐漸發展
成為一個多姓氏的聚落
建築群組依地勢地形而建
以「頂界」、「中界」/「下界」「後界」
稱為「四甲頭」
「頂界」以黃姓宗親為核心
「中界」有黃、李、蔡等姓氏
「下界」則是黃、蕭、王姓氏
「後界」/有吳、陳、鄭、王等姓氏
是目前金門地區最多姓氏的聚落
尤以金門聚落
都以單姓宗親發展的型態中
顯得十分的特別
前往水頭聚落
著名的閩南傳統建築
首推名列國定古蹟的/黃氏酉堂別業
是在245年前由
有黃百萬之稱的殷商黃俊所建
做為黃氏子弟讀書場所
是過去金門唯一具有
園林池沼之勝的建築
曾被民眾票選為/最具代表性的水頭厝
此外
黃廷參的三落大厝
18支樑建築群
李氏家廟、蔡開盛宅
黃天露宅等
無論燕尾或馬背造型
或是細膩的泥塑
交趾陶人物、木雕
或剪黏作品都值得細細品味
留連其間引人發思古之幽情
水頭聚落的歷史建築與古蹟
大約可分為兩個重要代表時期
一就是清乾隆年間建築群組
有黃氏大宗祠
黃濟古厝、酉堂
頂界的「十八支樑」
王氏古厝等建築群為代表
二是民國5年到民國25年間
居住南洋華僑返鄉
興建之大厝與洋樓建築
數量與密度都是金門之最
而其中最著名的有
1925年蔡開盛/開國昆仲宅第
1931年的黃輝煌所建的洋樓
與得月樓銃樓
1932年金水學校
1933年黃廷宙宅第與洋樓
1934年黃永遷、黃永鑿兄弟
合建的洋樓
水頭地標得月樓
是水頭先民經商致富
為防範海賊打劫
在80年前村民黃輝煌
斥資1萬3000銀元建造
樓高11.26公尺的/得月樓及番仔厝
取「近水樓台先得月」之意
四壁均有鐵造的槍架
肩負防禦的任務
得月樓旁的黃輝煌洋樓
黃永遷、黃永鑿兄弟洋樓
及更遠處的黃乃甫番仔厝等
都為民國20年代水頭先民
往南洋經商致富
返鄉建造的歐式建築
為古老聚落注入異國風情
得月樓旁邊還有棟看起來
也是充滿古味的庭園建築
原來就是風獅爺博物館
館內有好多造型的風獅爺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往一探
水頭先民建屋不僅安頓家人
也集資蓋學校教育子弟
民國21年完工的金水國小
為僑資興學的代表性建築
首開西洋巴洛克建築風格
引進金門的風氣
現在已成為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的展示館
水頭聚落會那麼特別
除了有閩南古厝、各式洋樓
防禦的銃樓之外
從元代就開始有人居住
多姓氏多血緣的聚落
在小小的巷弄中即使不走動
也可以一覽歷史的痕跡
在拜訪水頭聚落時
留下過夜是不錯的選擇
如這一家門楣/掛著奎壁聯輝的古厝
牆壁上的壁畫雖然只是
用簡單的黑色線條畫出花鳥
不過新穎的壁畫看得出來
是經過一番整修的結果
不錯
這是在金管處古厝活化再利用下
多家水頭古厝
洋樓以民宿新貌重現風華
提供旅人追尋金門先民足跡
更能體驗水頭住民濃濃的人情味
金水村雖然只有4.0平方公里
水頭聚落也僅佔2.2平方公里
面積雖然狹小
但是美倫美奐的傳統閩南古厝
與異國風趣洋樓建築
水頭聚落已成為遊客必訪的景點
來到這裡體會歷史古建築
讓您重回百年前金門的時空

金門瓊林聚落
金門特色之一宗祠多
尤其是蔡姓聚落的/金湖鎮瓊林里
以「七宗八祠」之勝
堪稱金門、台灣地區第一
瓊林傳統聚落位在金門島中央
居太武山西麓
為金門傳統聚落代表之一
因昔日聚落附近多樹林/舊稱為平林
明朝以來就人才輩出
熹宗皇帝特頒/「御賜里名瓊林」匾
這也瓊林之名由來
瓊林至今仍保留許多燕尾馬背的
傳統閩南式建築
樸實典雅韻味天成
其中又以宗祠家廟最具規模
瓊林是早期自然成型的聚落
到今天已經有八百多年歷史
整個聚落在配置上/以蔡氏宗祠為主
各房宗祠為中心
依地形、地勢有秩序排列成長
形成自然而嚴密的防禦性配置
過去戒嚴時期
戰時因軍事需要
曾在村中各處挖掘坑道
戰地氣息濃厚
現在成為民眾參觀重點
村西有「一門三節坊」
建於清道光年間
旌表蔡仲環妻陳氏、次媳陳氏
三媳黃氏等一門三位節婦的事蹟
牌坊保存尚稱完整
目前也列為三級古蹟
而在村口立有似神似獸的風獅爺
藉以鎮風驅邪保護村民
瓊林因在明清兩代登科者眾多
聚落內四處可見華麗之燕尾官宅
家廟中更懸滿「文魁」
「五世登科」「兄弟文魁」/等顯赫匾額
瓊林除大宗之「蔡氏家廟」外
各房份也有自己的祠堂
其中有兩者同在一棟三落大厝中
而有「七座八祠」之稱
每座宗祠均有可看之處
與怡榖堂及兩座風獅爺
同列為國家二級古蹟
怡穀堂建於明萬曆年間
是蔡氏宗族的育學之所
書房為兩組屋舍相向的合院建築
不是很華麗的建築
卻能感受到一種檢樸之美
位在聚落中心的蔡氏家廟
創建於明嘉靖8年/西元1529年
建築的華麗藻飾/堪稱金門宗祠之冠
屋脊、山牆等都有精緻剪黏
及泥塑可賞
通樑下有蔡氏祖訓
忠、孝、廉、潔四字
正殿懸著眾多牌匾
顯示著世族顯赫
屋後外牆嵌有一尊風獅爺
因為前面有巷道
為防路沖而設置
其實
在金門很多宅院的後牆轉角處
都有類似的石塊
一般人稱之為石敢當
六世十世宗祠是宗祠中
唯一容納二個宗祠的建築
即一座二祠
也是瓊林宗祠保存
牌匾聯對最為豐富的一座
走在瓊林聚落巷道中
三川門、燕尾脊、全瓦筒屋頂
剪黏泥塑等,處處都有可觀之景
各種翹脊的燕尾讓人眼花撩亂
古時候燕尾是當官住的
馬背則是一般老百姓住的
由此可以知到當時瓊林聚落中
有多少達官顯要
瓊林又有「鄉賢名宦」之譽
緣由是明代從穆宗隆慶
到神宗萬曆二十年間
「瓊林三蔡」蔡貴易、蔡守愚
和蔡獻臣三人先後登進士第
蔡貴易和蔡獻臣父子
並有「父子文宗」的美譽
到了清代乾隆年間
泉州知府題匾「鄉賢名宦」
現可在蔡氏家廟正廳上見到此匾
根據調查研究
瓊林蔡氏在明、清兩代人才輩出
總共出了進士6人
舉人7人、貢生15人
國子監生27人、生員82人
就連台灣「開澎進士」蔡廷蘭
祖籍也是在金門瓊林
以一里之地科甲之盛
為台灣地區絕無僅有的紀錄
金門蔡氏開莊/近千年歷史的金門瓊林
集皇帝御賜里名
國定古蹟/以及祭祖儀典聞名於一身
民國以前為地方上
最會科考的傳統聚落
現在走進瓊林聚落
就猶如進入閩南文化的/大觀園一般

Share.

1 則留言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