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課綱第一屆「白老鼠」今年暑假升大學後,學生及家長團體不約而同拋出「學習歷程」檔案對申請入學無用論、實施成效不彰等議題,這使得全國約20萬高中生及家長在九月開學後有了新煩惱,「學習歷程檔案還要認真準備嗎?」
就108課綱及學習歷程等缺失,國教行動聯盟今年七月向教育部陳情呼籲全面檢討,但教育部迄今尚未回應,該聯盟理事長陳鐵虎提醒,「大家還是要好好做學習歷程檔案。」
學習歷程源於108課綱的多元入學管道設計,為打破填鴨教育、減輕學生考試壓力,設計四管道入學:特殊選材、繁星推薦、申請入學及考試分發入學,其中又以申請入學為主,以今年為例,招生名額占分別為1.5%、15%、45%及40%。其中,選擇申請入學的學生,以學測成績為第一階段,學習歷程成果及面試為第二階段。
有別於舊課綱指考時期,學生要在高三下一口氣完成備審資料,108課綱改為學習歷程檔案,學生在高一、高二及高三上依規定將自主及多元學習的過程上傳,檔案含「基本資料」、「修課紀錄」、「課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四項目,每學期上傳到學校,每學年再從中勾選6件自主學習及10件多元學習入中央資料庫,申請入學時,供大學端勾選3件及10件,做為參採選才,占分至少達兩成。
此一大變革,在今年學測成績放榜後,隨即引發熱議。建中一名應屆畢業生「擺ㄚ豆腐」進行校園採訪,製成《學霸們與108課綱的命運糾葛,來聽聽第一屆白老鼠揭開粉飾太平的真相》影片,受訪者語多委屈,「若學測沒考好,學習歷程做得再好也白做」「高一或高二就要決定升學方向,太難了」「如果中途改變興趣」「喜歡彈吉他也行嗎?」「就是作文比賽」。
來自中部的李瑞霖、陳惠平及廖宥甯三位高中生,趁學測放榜前空檔,線上問卷調查1,087名高中生,寫成61頁「108課綱觀察報告」向教育部提出訴求,包括要求將學習歷程作為認識學生,而不是升學參採標準,以免淪於「軍備競賽」,並正視城鄉差距的存在。
無論學霸或全台千名學生,都覺得新課綱及學習歷程檔案,「並沒有減輕學生壓力」。而台灣新推的學習歷程檔案,其實是參考南韓,11年前為要降低學生升學考試壓力,除「大學修學能力試驗」(CSAT)外,還推行「學生綜合生活記錄簿」,展現學生多元能力,供大學甄選入學參採,如今甄選入學占逾七成,參採「學生綜合紀錄簿」超過50%。
但在南韓社會名校情結下,學生痛苦指數居高不下,四年前甚至拍成韓劇《Sky Castle》(南韓三所頂大首爾大學、高麗大學、延世大學,簡稱「SKY」),除揭露考生悲歌,也探討有錢南韓家長會想盡辦法讓兒女的「學生綜合生活記錄簿」出奇制勝。再者,因紀錄簿須記錄學生出缺勤等,使得南韓學生一天生活從早忙到半夜,壓力並未減輕。
台灣則將「學生綜合生活記錄簿」的學業成績、出缺勤、得獎紀錄、社團活動及「生涯希望」,改版為「學習歷程」,包含「修課紀錄」「學習成果」及「多元表現」,至於新課綱對第一屆白老鼠入學後有何實質影響?教育部目前尚無明確說法。而國教行動聯盟3月至4月進行全國學生家長大調查,共3887份問卷對108課綱及學習歷程檔案給了不及格分數。
親自訪談多位一線教授的陳鐵虎向CTWANT記者坦言,「除了申請頂大時,學習歷程檔案的差異有影響,其餘學校則大同小異,對入學影響不大」,同時也說:「不少教授看學習歷程檔案的時間不會超過5分鐘,最多就10分鐘。」因此學生可量力而為。
文化大學新聞系教授羅彥傑則對CTWANT記者表示,因為教育部有要求各校各系訂出推甄尺規,教授們還是會仔細看學習歷程檔案。」因為是第一屆沒有任何參考,所以學習歷程檔案內容五花八門。「大概10到20分鐘左右吧,不過後面會越看越快,因為會累。」他建議,「若學生申請新聞系,但是交的東西跟新聞系沒有關係,這樣分數會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