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2 11 月

2018-04-28 23:55:42
[matched_content]


閱讀更多
#Aiky一點GO瘋旅行_大台北景點玩樂GO

Share.

17 則留言

  1. 迪化街俗稱年貨大街;在春節假期之前特別熱鬧!當然在這裡蠻有歷史文化和古蹟的氛圍!真的迪化街真的歷久彌新而耐人尋味;謝謝Aiky大哥的介紹!下次有碰到Aiky大哥請您喝咖啡;這裡的下午茶也是挺不錯的!

  2. 弟子規(1)
    🍀❤總敘
    弟子規。聖人訓。
    首孝弟。次謹信。
    汎愛眾。而親仁。
    有餘力。則學文。

    易解: (弟子規)這本書,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生活規範。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和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並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以上都是日常生活起居必須要做到的事,做到了之後,還有多餘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的學習六藝等其他有益的學問。

    ❤入則孝
    父母呼。應勿緩。
    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
    父母責。須順承。

    易解: 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回應。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去做,不可推拖敷衍或偷懶卸責。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世的道理,是為了我們好,應該恭敬的聆聽。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教誡時,應當順從接受,不可頂嘴強辯,使父母親生氣、傷心。

    冬則溫。夏則凊。
    晨則省。昏則定。
    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業無變。

    易解: 事奉父母要用心體貼,二十四孝中,九歲的黃香,為了讓父親能安睡,冬天寒冷時會為父親溫暖被窩,夏天睡前會幫父親把床鋪搧涼,實在值得我們學習。
    每天早晨起床後,應該先探望父母,並向父母請安問好。傍晚回家後,要將今天生活上發生的事告訴父母,向父母報平安,使父母放心。出門前,須告訴父母要去那裡,回家後也要當面稟報父母,讓父母安心。平時生活起居要合乎常規,作息要保持規律,不要任意改變,以免父母憂心疑慮。

    事雖小。勿擅為。
    苟擅為。子道虧。
    物雖小。勿私藏。
    苟私藏。親心傷。

    易解: 縱然是小事,也不可以任性而為,不向父母稟告。如果因此而讓父母擔心,更是不孝的行為,有損為人子女的本分。別人的物品雖小,也不可以私自藏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會傷父母的心。

    親所好。力為具。
    親所惡。謹為去。
    身有傷。貽親憂。
    德有傷。貽親羞。
    親愛我。孝何難。
    親憎我。孝方賢。

    易解: 父母親所喜好的東西,應該盡力去準備;父母親所厭惡的事物,要小心謹慎的去除。要愛護自己的身體,不要輕易使身體受到傷害,讓父母親憂慮。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養,不可以做出傷風敗德的事,使父母親蒙受恥辱。
    當父母親喜愛我們的時候,孝順是容易做到的事;可是當父母親氣惱我們,或者管教過於嚴厲的時候,我們也要一樣孝順,而且還要能夠自己反省檢點,體會父母的心意,努力改過遷善,這種孝順的行為才是最難能可貴的。

    親有過。諫使更。
    怡吾色。柔吾聲。
    諫不入。悅復諫。
    號泣隨。撻無怨。

    易解: 父母親有過錯的時候,應婉轉勸諫使他們改過向善,勸諫時態度要誠懇,語氣要溫和,並且和顏悅色。
    如果父母不聽規勸,要耐心等待,遇到適當時機,在父母情緒好轉或是高興的時候,再加以勸諫。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氣,此時即使痛哭流涕,也要懇求父母改過,縱然被責打,也無怨無悔,以免陷父母於不義,使父母一錯再錯,鑄成大錯。

    親有疾。藥先嘗。
    晝夜侍。不離床。
    喪三年。常悲咽。
    居處變。酒肉絕。
    喪盡禮。祭盡誠。
    事死者。如事生。

    易解: 父母親生病時,子女應當盡心盡力的照顧,一旦病情沈重時,更要晝夜服侍,片刻不離開。父母去世之後,守孝期間(古禮三年)要常常追思、感懷父母教養的恩德。自己的生活起居必須調整改變,應該戒絕酒肉,不能貪圖享受。
    辦理父母親的喪事要哀戚合乎禮節,不可草率馬虎,也不可以為了面子鋪張浪費,才是真孝順。
    祭拜已經去世的父母時,應真心誠意,如同生前一樣恭敬。

    🍀❤出則弟
    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財物輕。怨何生。
    言語忍。忿自泯。

    易解: 當兄姊的要友愛弟妹,做弟妹的要恭敬兄姊,兄弟姊妹能和睦相處,一家人和樂融融,父母自然歡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與人相處不斤斤計較財物,怨恨就無從生起。說話能夠包容忍讓,多說好話,不說壞話,忍住氣話,不必要的衝突和怨恨就自然消失不會發生了。
    🍀❤
    或飲食。或坐走。
    長者先。幼者後。
    長呼人。即代叫。
    人不在。己即到。

    易解: 良好的生活教育要從小培養,不論用餐、就座或行走,都應該謙虛禮讓,長幼有序,讓年長者優先,年幼者在後。長輩有事呼喚人,應代為傳喚,如果那個人不在,應該主動去詢問有什麼可幫忙的,不能幫忙時則代為轉告。
    🍀❤
    稱尊長。勿呼名。
    對尊長。勿見能。
    路遇長。疾趨揖。
    長無言。退恭立。
    騎下馬。乘下車。
    過猶待。百步餘。

    易解: 稱呼長輩,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長輩面前,要謙虛有禮,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路上遇見長輩,應向前問好。長輩沒事時,即恭敬退後站立一旁,等待長輩離去。
    古禮:不論騎馬或乘車,路上遇見長輩均應下馬或下車問候,並等到長者離去約百步之遙,才可以離開。
    現解:不論騎車或乘車,路上遇見長輩,若方便停車,應下車問候,並詢問是否需要搭便車。若長輩要離去,則目視長輩離去約百步之遙,才可以離開,這是敬老尊賢的表現。
    🍀❤
    長者立。幼勿坐。
    長者坐。命乃坐。
    尊長前。聲要低。
    低不聞。卻非宜。
    進必趨。退必遲。
    問起對。視勿移。

    易解: 與長輩同處,長輩站立時,晚輩應該陪著站立,不可以自行就座;長輩坐定以後,吩咐坐下才可以坐。
    與尊長交談,聲音要柔和適中,但回答的音量太小讓人聽不凊楚,也是不恰當的。有事要找尊長時,應快步向前;離去時,必須稍慢一些才合乎禮節。當長輩問話時,應當專注聆聽,眼睛不可以東張西望,左顧右盼。
    🍀❤
    事諸父。如事父。
    事諸兄。如事兄。
    易解: 對待叔叔、伯伯等父執輩尊長,要如同對待自己的父親一般孝順恭敬;對待同族的兄長如堂兄姊、表兄姊,要如同對待自己的兄長一樣友愛尊敬。

    書名:弟子規圖說。歡迎翻印。
    ❤明倫教孝
    讀書千遍 。其意自現。
    落實生活 。確實做到。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採用 "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分為五個部份加以演述;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範,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並改名為弟子規,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書名:常禮舉要
    1.家庭之事,不可向外人言。 舉例來說,如果你講到家裡的經濟狀況、家人平常出入的地點,或是什麼時間家人預計要去哪裡,萬一被小偷或是有心人士打聽到了,他們會闖空門做壞事。
    另外,古人說家醜不可外揚,若是抱怨、指責家人給外人聽,別人也不能幫你解決問題,不僅會傷害家人的尊嚴,也讓讓外人對你們一家印象不佳。又或者外人把你說的家務事都當成閒談八卦傳出去,若是說得天花亂墜再傳回你的耳中,不僅百口莫辯,也徒增一家人心裡難受。
    2.佛教:知道得到更多的方法其實是 ❤佈施。
    ❤法佈施得聰明智慧。
    常常讀古聖賢書,並身體力行。讓社會大眾能夠注重品德修養,能夠分辨是非,才不會與人爭執或是犯罪。
    ❤財佈施得財富、功德。
    外財就是身外之物,錢、衣服,食物等,提供給需要的人。
    內財是自己身體。
    我們在家裡面,幫助家人做家事,用我們的身體為家人服務,在外做義工幫助貧困弱勢這都是財佈施。能捨才有得。
    ❤無畏布施是因,得到的果報是健康長壽。
    萬物有恐怖、有畏懼、生命受到威脅,你幫助他離開一切恐怖,讓他身心安穩,這叫無畏布施。
    3.見失意人,不說得意語。(明白別人感受的人總是能夠多為別人著想呢。)
    遇到失意、傷心、失落的人,他各方面都受到打擊,很不得意,應該說點讓他得到安慰的話,而不是說自己有多在行、多厲害。
    當別人破了財、丟了工作,你卻說自己升官發財,這會讓對方更加不堪忍受。
    傲慢、驕傲本身即是惡,更何況用來傷人?
    相反的,能夠免除別人緊張恐懼或是憂慮的心情即是善,即便幫不上忙也千萬不要落井下石。
    勿因善小而不為,勿因惡小而為之,並非只有暴力、犯罪才叫惡行,人常常止不住的惡念也是災難的源頭。
    歡迎翻印。🍀

  3. 弟子規(1)
    🍀❤總敘
    弟子規。聖人訓。
    首孝弟。次謹信。
    汎愛眾。而親仁。
    有餘力。則學文。

    易解: (弟子規)這本書,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生活規範。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和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並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以上都是日常生活起居必須要做到的事,做到了之後,還有多餘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的學習六藝等其他有益的學問。

    ❤入則孝
    父母呼。應勿緩。
    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
    父母責。須順承。

    易解: 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回應。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去做,不可推拖敷衍或偷懶卸責。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世的道理,是為了我們好,應該恭敬的聆聽。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教誡時,應當順從接受,不可頂嘴強辯,使父母親生氣、傷心。

    冬則溫。夏則凊。
    晨則省。昏則定。
    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業無變。

    易解: 事奉父母要用心體貼,二十四孝中,九歲的黃香,為了讓父親能安睡,冬天寒冷時會為父親溫暖被窩,夏天睡前會幫父親把床鋪搧涼,實在值得我們學習。
    每天早晨起床後,應該先探望父母,並向父母請安問好。傍晚回家後,要將今天生活上發生的事告訴父母,向父母報平安,使父母放心。出門前,須告訴父母要去那裡,回家後也要當面稟報父母,讓父母安心。平時生活起居要合乎常規,作息要保持規律,不要任意改變,以免父母憂心疑慮。

    事雖小。勿擅為。
    苟擅為。子道虧。
    物雖小。勿私藏。
    苟私藏。親心傷。

    易解: 縱然是小事,也不可以任性而為,不向父母稟告。如果因此而讓父母擔心,更是不孝的行為,有損為人子女的本分。別人的物品雖小,也不可以私自藏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會傷父母的心。

    親所好。力為具。
    親所惡。謹為去。
    身有傷。貽親憂。
    德有傷。貽親羞。
    親愛我。孝何難。
    親憎我。孝方賢。

    易解: 父母親所喜好的東西,應該盡力去準備;父母親所厭惡的事物,要小心謹慎的去除。要愛護自己的身體,不要輕易使身體受到傷害,讓父母親憂慮。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養,不可以做出傷風敗德的事,使父母親蒙受恥辱。
    當父母親喜愛我們的時候,孝順是容易做到的事;可是當父母親氣惱我們,或者管教過於嚴厲的時候,我們也要一樣孝順,而且還要能夠自己反省檢點,體會父母的心意,努力改過遷善,這種孝順的行為才是最難能可貴的。

    親有過。諫使更。
    怡吾色。柔吾聲。
    諫不入。悅復諫。
    號泣隨。撻無怨。

    易解: 父母親有過錯的時候,應婉轉勸諫使他們改過向善,勸諫時態度要誠懇,語氣要溫和,並且和顏悅色。
    如果父母不聽規勸,要耐心等待,遇到適當時機,在父母情緒好轉或是高興的時候,再加以勸諫。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氣,此時即使痛哭流涕,也要懇求父母改過,縱然被責打,也無怨無悔,以免陷父母於不義,使父母一錯再錯,鑄成大錯。

    親有疾。藥先嘗。
    晝夜侍。不離床。
    喪三年。常悲咽。
    居處變。酒肉絕。
    喪盡禮。祭盡誠。
    事死者。如事生。

    易解: 父母親生病時,子女應當盡心盡力的照顧,一旦病情沈重時,更要晝夜服侍,片刻不離開。父母去世之後,守孝期間(古禮三年)要常常追思、感懷父母教養的恩德。自己的生活起居必須調整改變,應該戒絕酒肉,不能貪圖享受。
    辦理父母親的喪事要哀戚合乎禮節,不可草率馬虎,也不可以為了面子鋪張浪費,才是真孝順。
    祭拜已經去世的父母時,應真心誠意,如同生前一樣恭敬。

    🍀❤出則弟
    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財物輕。怨何生。
    言語忍。忿自泯。

    易解: 當兄姊的要友愛弟妹,做弟妹的要恭敬兄姊,兄弟姊妹能和睦相處,一家人和樂融融,父母自然歡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與人相處不斤斤計較財物,怨恨就無從生起。說話能夠包容忍讓,多說好話,不說壞話,忍住氣話,不必要的衝突和怨恨就自然消失不會發生了。
    🍀❤
    或飲食。或坐走。
    長者先。幼者後。
    長呼人。即代叫。
    人不在。己即到。

    易解: 良好的生活教育要從小培養,不論用餐、就座或行走,都應該謙虛禮讓,長幼有序,讓年長者優先,年幼者在後。長輩有事呼喚人,應代為傳喚,如果那個人不在,應該主動去詢問有什麼可幫忙的,不能幫忙時則代為轉告。
    🍀❤
    稱尊長。勿呼名。
    對尊長。勿見能。
    路遇長。疾趨揖。
    長無言。退恭立。
    騎下馬。乘下車。
    過猶待。百步餘。

    易解: 稱呼長輩,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長輩面前,要謙虛有禮,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路上遇見長輩,應向前問好。長輩沒事時,即恭敬退後站立一旁,等待長輩離去。
    古禮:不論騎馬或乘車,路上遇見長輩均應下馬或下車問候,並等到長者離去約百步之遙,才可以離開。
    現解:不論騎車或乘車,路上遇見長輩,若方便停車,應下車問候,並詢問是否需要搭便車。若長輩要離去,則目視長輩離去約百步之遙,才可以離開,這是敬老尊賢的表現。
    🍀❤
    長者立。幼勿坐。
    長者坐。命乃坐。
    尊長前。聲要低。
    低不聞。卻非宜。
    進必趨。退必遲。
    問起對。視勿移。

    易解: 與長輩同處,長輩站立時,晚輩應該陪著站立,不可以自行就座;長輩坐定以後,吩咐坐下才可以坐。
    與尊長交談,聲音要柔和適中,但回答的音量太小讓人聽不凊楚,也是不恰當的。有事要找尊長時,應快步向前;離去時,必須稍慢一些才合乎禮節。當長輩問話時,應當專注聆聽,眼睛不可以東張西望,左顧右盼。
    🍀❤
    事諸父。如事父。
    事諸兄。如事兄。
    易解: 對待叔叔、伯伯等父執輩尊長,要如同對待自己的父親一般孝順恭敬;對待同族的兄長如堂兄姊、表兄姊,要如同對待自己的兄長一樣友愛尊敬。

    書名:弟子規圖說。歡迎翻印。
    ❤明倫教孝
    讀書千遍 。其意自現。
    落實生活 。確實做到。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採用 "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分為五個部份加以演述;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範,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並改名為弟子規,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書名:常禮舉要
    1.家庭之事,不可向外人言。 舉例來說,如果你講到家裡的經濟狀況、家人平常出入的地點,或是什麼時間家人預計要去哪裡,萬一被小偷或是有心人士打聽到了,他們會闖空門做壞事。
    另外,古人說家醜不可外揚,若是抱怨、指責家人給外人聽,別人也不能幫你解決問題,不僅會傷害家人的尊嚴,也讓讓外人對你們一家印象不佳。又或者外人把你說的家務事都當成閒談八卦傳出去,若是說得天花亂墜再傳回你的耳中,不僅百口莫辯,也徒增一家人心裡難受。
    2.佛教:知道得到更多的方法其實是 ❤佈施。
    ❤法佈施得聰明智慧。
    常常讀古聖賢書,並身體力行。讓社會大眾能夠注重品德修養,能夠分辨是非,才不會與人爭執或是犯罪。
    ❤財佈施得財富、功德。
    外財就是身外之物,錢、衣服,食物等,提供給需要的人。
    內財是自己身體。
    我們在家裡面,幫助家人做家事,用我們的身體為家人服務,在外做義工幫助貧困弱勢這都是財佈施。能捨才有得。
    ❤無畏布施是因,得到的果報是健康長壽。
    萬物有恐怖、有畏懼、生命受到威脅,你幫助他離開一切恐怖,讓他身心安穩,這叫無畏布施。
    3.見失意人,不說得意語。(明白別人感受的人總是能夠多為別人著想呢。)
    遇到失意、傷心、失落的人,他各方面都受到打擊,很不得意,應該說點讓他得到安慰的話,而不是說自己有多在行、多厲害。
    當別人破了財、丟了工作,你卻說自己升官發財,這會讓對方更加不堪忍受。
    傲慢、驕傲本身即是惡,更何況用來傷人?
    相反的,能夠免除別人緊張恐懼或是憂慮的心情即是善,即便幫不上忙也千萬不要落井下石。
    勿因善小而不為,勿因惡小而為之,並非只有暴力、犯罪才叫惡行,人常常止不住的惡念也是災難的源頭。
    歡迎翻印。🍀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