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幣圈市值第2大的以太坊(Ethereum)最快在9月中旬進行硬分叉,升級成以太坊2.0,儘管出現礦工抗議雜音,但未來應用「又快又便宜」,吸引幣圈投資人大舉投資,短短一個半月內,以太坊選擇權期約持倉金額爆增兩倍達83億美元(約新台幣2,489億元),創歷史新高。
以太坊自2015年7月30日正式啟用後,只分叉過1次,當時主要防止The Dao遭駭客攻擊盜取360萬枚ETH引發連鎖效應,經社群表決後分叉,因此有了新鏈ETH 1.0以及舊鏈ETC(Ethereum Class)。
而最快在9月15日迎來的硬分叉則會讓以太坊生態煥然一新,共識機制會從工作量證明(PoW,Proof of Work)轉為權益證明(PoS,Proof of Stack),換言之以太坊2.0將會擺脫「耗電」的惡名。
女股神Cathie Wood旗下Ark Invest(方舟投資)年初也出示報告,看好以太幣未來發展,預計在2030年以太幣市場規模將觸及20兆美元(約新台幣600兆元),換算下來每枚以太幣價格會落在17至18萬美元(約新台幣510萬至540萬元)。
以太坊基金會曾統計,以太幣每筆交易需付出84kWh的能源成本(約84度電;比特幣每筆交易需1,135kWh,約1,135度電),轉到PoS狀態後,採用以太幣質押的模式爭取記帳權,以電腦、手機作為區塊鏈節點(確認交易)就能進行大量交易認證,能源成本將縮小至每筆0.035kWh(約0.035度電)。
根據Etherscan即時數據顯示,目前在以太坊鏈上交易每筆約需10gwei(約1.32美元,約新台幣40元),但在升級以太坊2.0後,每筆交易手續費有望降至0.05美元(約新台幣1.5元)。
因此許多金融機構、投資人早早就開始佈局,根據《The Block》數據顯示,在7月初時,以太坊的選擇權期約僅27.9億美元(約新台幣836億元),但在8月14日已經達到83億美元(約新台幣2,489億元),將近2倍的資金湧入,其中部分資金來自於北美養老基金或者退休基金。
反觀比特幣,在7月初選擇權期約金額為42億美元(約新台幣1,259億元),到8月14日金額為53.9億美元(約新台幣1,616億元)僅成長28.3%。
根據《2Miners》即時數據統計,以太網總算力在8月上旬平均約900Th/s,換算約有2,000萬張顯示卡,在以太坊轉為PoS後該何去何從,摩根大通近日的報告指出,原有的以太礦工為了尋求替代收入,ETC(Ethereum Class,以太坊經典)可能會是受益者之一。
在摩根大通的報告中,提及「部分投資人甚至將ETC視為ETH從PoW轉為PoS的對沖部位」,距離以太坊升級2.0還有1個月,ETC的價格已經在1個月內上漲210%。